“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络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当这句话成为现实,特别是发生在亲子之间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哀。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接近70% 的父母陪孩子时专注于玩手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亲子互动,甚至成为了引发亲子冲突的重要因素。
孩子:希望爸妈每天陪自己聊天玩耍
在记者随机调查身边十二名 4 岁至 12 周岁的孩子,10岁男孩阳阳的父母长期在外地,没有陪在身旁。他告诉记者,前不久爸爸来怀化看她,只要闲下来了就玩手机,本来想和爸爸聊聊天,看到爸爸在玩手机就算了。 阳阳不由的抱怨 : “后来,我还完成了一幅画,拿给他看,他却只看手机,让我很失望。 ”
8 岁的皓晨小朋友认为,iPad 是他最好的朋友,因为里面有他最喜欢的捕鱼游戏。其母亲海兰告诉记者: “孩子看到爸爸经常玩游戏,慢慢地也学会了,每天都吵着要玩,甚至提出边游戏边吃饭,因为爸爸也是这样的。 ”
但是,也有孩子表扬爸爸妈妈。6 岁的曦曦说: “爸爸妈妈周一到周五经常玩手机,但到了双休日就不会,而是会带我出去玩、锻炼身体,我觉得这样蛮好的。 ”
当记者询问“是否希望父母放下手机多陪陪自己”时,12 名受访孩子全部给了肯定的答案: “希望!”有孩子表示,希望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陪自己8个小时 (除了睡觉的时间) , “主要是希望他们能跟我聊天、陪我买零食、陪我玩。 ”
家长:手机功能太强大 刷微博微信上瘾
针对这个话题,记者也询问了 12 名家长“陪孩子时是否会玩手机” 。12 名家长中,只有 2 名家长表示“还好” ,其他10 名家长表示会刷朋友圈、看公众号。当记者将随机调查的孩子心声告诉他们时,家长们表示没想到会让孩子这么“受伤” 。
作为“低头族”之一的万女士称: “我知道应该多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可由于工作需要,我的手机几乎不离身,时常要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与同事朋友联系。久而久之,不刷微博、不看微信,手就会痒。不过,今后我会调整,多陪陪孩子,在陪伴的时候将手机放一放。 ”
刘先生也是“低头族”的成员。他说,现在手机功能太强大了,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手机上办公, “以前我玩手机很频繁,但现在好一些了,因为我孩子眼睛不好,每次我玩手机、电脑时,孩子就会凑过来,所以我在渐渐减少玩手机的次数。 ”
周先生倒是与众不同,只要回家就不怎么碰手机,除非有来电或孩子睡觉后。 “我曾经看到有专家说,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以身作则。首先,我不希望孩子这么小就沉迷于电子产品,所以我要以身作则。最开始有一点不习惯,但时间长了也没什么。其次,我发现减少了玩手机的时间,确实陪孩子的时间更多了。 ”
专家:忽视孩子属于“冷暴力”
有心理学家表示,家长长期玩手机而忽视孩子,其实是属于家庭“冷暴力” ,这将影响孩子的耐心和自信心。父母的敷衍,以及专注于手机的眼神,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极易让孩子产生被忽略的心态,久而久之或将造成性格上的缺陷。
家长们工作繁忙,经常会用到手机或别的电子 设 备 处 理 工 作,这 是 无 可 厚 非 的,但是,如何分配工作时间和亲子时间,是很多家长要学的一门课程。很多家长会听到孩子说“你自己也在玩,为什么不让我玩手机”这类的话,千万不要以为是孩子在跟家长顶嘴,这句话里其实有很多信息量:第一,这是孩子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想法的一种表现;第二,就是孩子在跟你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若是得不到你的回应,很有可能孩子将不会再愿意与你透露真实的想法。
心理学家建议,家长每天应该抽出至少 15 分钟的时间与孩子互动,无论是玩耍、讲故事还是一起看有益的电视节目。除了长期看手机对孩子视力有所影响,再来因为家长玩手机会使孩子也喜欢玩手机。而若是看电视剧或游戏,孩子的自制力并不强,隔天上课可能还在想着怎么游戏冲关和电视剧接下来要演什么,这对孩子学习很不利。(记者 刘田)
评论:“玩手机的父母”何以成了孩子的 “众矢之的”
孩子们是父母行为的“第一见证者” ,父母们有什么习惯、爱好,孩子们最清楚。武汉市 3000 多名六年级学生的“成人的陋习”作文中直指父母的一系列“问题” ,且将“玩手机”置于了首位,可见“父母玩手机”对孩子的影响之深、伤害之深。当然,每一个家长有每一个家长的不足之处,但“玩手机”成为孩子们的“众矢之的” ,是值得最广大家长们反思的。
在信息飞速发展时代,手机让人须臾不可离,这不仅是通讯的需要,也是“打理”日常生活和社交方面的需要,更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然而,很多家长在“玩手机满足个人需求”与“教育孩子”两者上, 失去了“重心” 、 偏离了“靶子” 。当“史上最远的距离成为你在一边玩手机”出现之后,这些父母们不仅丧失的是“家长角色” ,更是家长责任的丢弃、孩子教育成长的极不负责。说到底,被孩子们谴责的“时时玩手机的父母”是漠视责任、放任自我的表现。
孩子们从小学开始逐渐长大,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和思想, 什么 “好” 什么 “坏” ,有了自己的是非观。 家长们再像过去那样,“欺负”孩子不懂事而“糊弄”他们,是行不通了。家长们应该反醒反思自己的不良行为, 或者说改变孩子们眼中的 “陋习” ,才能赢得孩子们的爱和尊重。
因此,以“作文”警示家长尽责,效果可能是差强人意的。如果 “父母玩手机”的确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能够被科学证据所能证实,那么,政府有关方面就应该有所作为。应该加大父母在家里玩手机危害孩子心理的宣传力度,通过更广泛的社会教育、公益宣传等方式,真正让这些“玩手机的家长们”痛定思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