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接收部队老战士献出54年前刘老圩庄园照片(图)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9-29
摘要:接收部队老战士献出54年前刘老圩庄园照片(图)

  合肥晚报4月21日讯 自3月12日起本报相继刊发了6篇“走近刘老圩系列报道”,尤其是刘老圩将被回收的消息公布后,引起越来越多的读者关注。前天,家住本市体育东村9栋105室76岁的王玉衡老人给本报打来电话称,他手中保存着一张50多年前由其亲手拍摄的刘老圩的照片。昨天下午,记者与刘铭传第五代孙、省刘铭传研究协会会长刘学宣先生一道登门,听老人讲述半个多世纪前发生在刘老圩的故事——

  “刘老圩一瞥”弥足珍贵

  由于时间的磨损和当时摄影器材的限制,如今即便用放大镜仔细端详,这张长2寸、宽1寸,已泛黄的小照片也模糊不清了。王老告诉记者,1950年,时年22岁的他参军在华东军区教导团参谋部。当年10月,接上级命令,他作为先头部队成员寻访到已被部队接收的刘老圩等五六个当年淮军将领留下的庄园。由于当时需要,教导团要在这些地方改造国民党两个军团起义过来的士兵。经过准备,1951年春教导团4个大队数千人进驻了这一带包括鸽子笼圩、潘龙墩圩、史老圩和刘老圩在内的几个庄园,其中刘老圩进驻800多人。从1950年秋到1952年春,王玉衡在刘老圩工作、生活了近两年。

  “那还是在刚进圩不久的一个晴天下午,我和几个战友借来参谋部的一部相机,一时高兴就来到圩外一处高地,拍下了这张刘老圩远景照片。”放大镜下,记者看到这张小照(如图)的前方是一环水景,左方两处大房子,远处和右边是浓阴掩映中的刘老圩建筑。照片的背面王老当年题写的字迹多数已辨不清,能看出的仅有“华东军区教导团……摄于1951年……刘老圩一瞥”等字样。刘学宣说,现存的刘老圩资料中还没有这样的珍贵照片,从这个角度讲,王老当年的这“一瞥”弥足珍贵!

  房屋个个雕梁画栋

  回忆起第一次走进刘老圩,古稀之年的王老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1950年秋他和战友们第一次走进刘老圩时就被这座美丽而坚固的庄园迷住了,不说它那从外到内科学而可靠的防务设施,也不说圩里圩外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单就是第一眼见到的那些建筑物就让年轻的战士们着迷了。

  “那些房屋个个雕梁画栋;屋子里有很多紫檀红木和大理石的家具;每个房间都有精美的百叶窗,很多比如今的李鸿章故居里的都好看得多!”老人说最让他难忘的是有个大箱子,他们打开一看,里面有序地放着很多奏折,他还记得其中有一个是陈述盐务的,上面的字迹是非常工整的毛笔正楷。“当时可以移动的东西都被上了封条。根据部队严明的纪律,我们去了后将绝大部分可动文物都移交给了当时的农会……一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这些文物不知道散落何处,更不知它们是否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

  亲手画出当年布局图

  刘老圩近两年的军旅生活,在王老记忆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告诉记者,1952年离开刘老圩后他先后在上海、苏北、陕西乃至回到安徽辗转了大半生,经历了说不完的坎坷,可无论到哪他都精心保存着这张小照,因为那里有他一生难忘的时光。

  前两天,凭着记忆王老还画了一张刘老圩当年的布局图。虽然50多年没再去过那里,然而刘学宣看过后说王老画得基本无误。王老说他记得圩内最后一进房的围墙边有棵很粗的杏子树,当年结的杏子很大,他还跟战友们上去摘过呢。“还有枇杷树、皂角树,假山、凉亭。我们还在清澈的圩沟里洗衣淘菜呢……”说起当年的战友,王老说他还记得参谋部有个女同志叫骆凤仪,“如果健在的话她应在安徽农学院(现改为安徽农业大学)吧!”

  往事如烟。亲手将珍贵照片交给刘学宣的王老说,他当年的名字叫平凡。献出照片的王玉衡说,这是他为保护和开发刘铭传故居能做的唯一的事。(泽泉、朱杲)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最火资讯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