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时雨摄 资料图)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这是周恩来爷爷,这是朱德爷爷。”“这是战士们用过的扁担……那时候没有自来水,要自己挑。”
2019年建军节前夕,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陈列大楼展厅里,一位家长正带着孩子漫步参观,不时回答小家伙提出的问题。
大楼北面,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高高矗立,让来来往往的游客纷纷注目、感慨、追忆。
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如闪电惊雷,拉开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
从此,人民军队以英雄城为起点,一路披荆斩棘,不怕牺牲,浴血奋战,艰苦奋斗,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党领导的22年武装革命斗争中,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
回望滚滚风烟,人民军队为什么能够无往不胜?是什么赋予了这支军队不懈的战斗精神?
追溯92年峥嵘岁月,答案震聋发聩,撼动心灵。
8月1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火炬传递在南昌八一广场举行(时雨摄)
一
“英雄城,第一枪!英雄城,第一棒!”
8月1日,南昌八一广场,市民的热情被点燃了,兴奋的欢呼随处可闻!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火炬首站传递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世界军运会,选择南昌作为火种采集地和火炬传递首站,意味深长。
92年前的这一天,英雄城的战火,昭告了人民军队光荣诞生。如今的这一天,以英雄城为首站,中国在向全球彰显强国强军伟大成就,宣介和平发展理念主张。
昨日的战火与今日的圣火相互辉映,寓意非凡: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已经成为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人民军队发展之路,沿途军歌嘹亮,一往无前。
翻检党史,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明确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革命军队”一词,字字重若千钧!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这一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
“南昌起义由酝酿、决策、组织到发动,都在中共党员组成的前敌委员会指挥下进行,这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八一馆副研究馆员刘小花说。
当部队南下遭遇挫折时,党组织定海神针的作用尤为凸显。
三河坝战役后,朱德、陈毅率领起义军一部在赣粤山区艰苦转战,缺少供给,没有援兵。极端困境下,脱离革命队伍者越来越多,进至江西省安远县天心圩,部队减员极为严重。
革命力量怎样才能存续?毋庸置疑,必须依靠党,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著名的“赣南三整”拉开帷幕,部队重新登记党、团员,成立党支部,把党员分派到各个营连之中,加强了党在军队的基层组织,保证了党对军队的政治领导……
得益于党的凝聚力,军心开始稳定,士气开始高涨。
几个月后,这支历经大浪淘沙的武装力量,走上了井冈山,实现了伟大的会师,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一道,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沧海横流,方看挽狂澜于既倒!
92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支又一支英雄部队、一个又一个英雄集体屹立起来,如山岳巍峨。
黄洋界上炮声隆,红军第31团第1营2个连,打退湘军多次猛烈进攻。
湘江血战后卫师,为了确保中央红军主力顺利渡江,红五军团第34师坚决断后,指战员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狼牙山五壮士,英勇阻击日寇疯狂攻势。最终,面对蜂拥而来的敌人,他们义无反顾跳下高崖。
东北野战军4纵第12师第34团,誓死坚守塔山,为辽沈战役解放锦州立下汗马功劳,被誉“塔山英雄团”。
祖国不会忘记,军魂永远传承。
站在92年的时间节点,回首,光辉的历程铁一般地证明,党的领导,是人民军队始终保持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战斗力的根本保证。展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大局下,人民军队正沿着党指引的新征程,向着中国梦、强军梦发起新的伟大进军。
起点就是初心,方向就是使命!党的领导决定起点,指明方向!
八一馆收藏的贺龙党员登记表(复制件)(廖思翀摄)
二
“本部各军,富于革命精神。此次南昌起义,原为救国救民。”
1927年9月,总指挥贺龙以个人名义发布了一篇布告,开宗明义地讲清楚了南昌起义的根本目的。
“救国救民”,短短四个字,有力地回答了人民军队“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根本性问题。这一根本性问题关系着革命的自觉性!
2018年9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林俊德、张超为全军挂像英模,与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8位英模并列。
一生为国铸核盾,林俊德在生命的最后3天,仍然争分夺秒地整理科研资料。
29岁的张超,我军优秀的舰载机飞行员,在一次飞行事故中为挽救战机不幸受伤牺牲。
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用生命助推着强军梦的实现,践行着新时代的初心和使命。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珍藏着一批与贺龙元帅有关的文物。
一部分是青花斗彩葡萄带盖茶杯、木胎漆器描金山水纹带座梅瓶、康熙年间制成的青花瓷笔洗……
另一部分则仅仅是一张党员登记表(复制件)。在“动产、不动产、现金各多少”一栏里,贺龙填写“什么都没有了。”在社会关系调查一栏里,又写道“以前的社会关系,参加革命后都不来往了。”
那一边是财产,这一边是信仰。那一边虽然价值不菲却轻于鸿毛,这一边虽然是一张薄纸却重如泰山。
起义成功不久,贺龙随部队南下。临走之前,他将所有的生活用品,诸如茶具、笔洗等,全部赠送他人,彻底与锦衣玉食的旧军阀生活告别,成为人民军队中坚定的一员。
共产党员忠于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019年,是方志敏诞辰120周年。在敌人的牢狱中,他挥笔写下那些光芒万丈的文字:《可爱的中国》《清贫》。面对诱降,他毫不动摇,最终英勇就义,实现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
开国少将甘祖昌,解甲归田29年,建了3座水库、25公里长的渠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老阿姨”龚全珍数十年如一日,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离休后依旧倾囊捐资助学、扶贫济困。
江西高安百岁老兵陈训杨,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复员后兴修水利,建设家乡。付出了大半生,却不愿为自己索取一丝一毫的利益。他说,一名好党员必须“一心跟党走,要吃得起亏。”
正是本着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树立“跟党走”的坚强信念,人民军队才能保持高昂的精气神,勃发强劲的战斗力。
南昌起义中,贺龙的第20军是主力,但在攻打敌军总指挥部时,战况一时胶着。紧急时刻,他与刘伯承走出总部,冒着枪林弹雨指挥作战,振奋了军心,鼓舞了战士,一举拔掉了“钉子”。
2018年10月11日,在云南坝子雷场,27岁的杜富国舍身一挡,保全了战友,自己却失去了双眼和双手。
2008年汶川地震,15名空降兵从4999米高度“盲降”,舍生忘死开辟出“空中生命走廊”。
1963年,23岁的欧阳海为避免列车事故,用尽全力推走铁轨上受惊的战马,不幸被卷入车轮,伤重牺牲。
……
英勇的人民战士,他们在危急之时做出壮烈之举,精神力量来自何方?问问那一颗颗火热的初心,你将收到解答。
在八一馆序厅,游客参观《石破天惊》雕塑(廖思翀摄)
三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人民群众是南昌起义军最坚强的后盾。
1927年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起义胜利和革命委员会成立。广大青年踊跃报名参军,仅学生就达600余人。
起义军很快就要南下,扩编人员的军服怎么办?南昌缝纫工人们自发聚在一起,夜以继日做军服。当地酷暑难耐,部队的饮水问题怎么解决?工友们搬出四口大水缸,盛满了芳香四溢的茶水……
8月3日至5日,起义部队分批撤出南昌。官兵们身上穿好的,水壶里装满的,都是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的选择是英明的。他们知道,什么样的军队是为自己而战,值得全心全意去拥护。
在江西瑞金,至今流传着“八子参军”的感人佳话。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之时,苏区群众拆了门板、床板在于都河上搭浮桥,背着一双双刚刚打好的草鞋送亲人。
陈毅元帅曾经饱含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961年出生的好军嫂韩素云,任劳任怨,一人挑起家庭重担,支持丈夫献身国防。
如今已逾古稀的石志光,42年如一日,免费放映红色电影,坚持为部队捐款、购买书籍、订阅报刊、购买慰问品等。
……
1951年8月7日的《新华日报》,刊登了一篇南昌起义回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