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大蒜能干什么?也许谁也想不到,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就靠栽种它最终弄出了名堂,而今已成功实现由穷山旮旯向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农村美丽蝶变,成为率先实现小康的美丽乡村、现代新农村样板。
昔日青杠坝,的确有几分寒酸。因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加之人多地少、土壤贫瘠、水源困难,十多年前,几乎家家户户缺粮,每年到三四月就青黄不接,村民经常用青菜腌制成酸菜后拌红苕填饱肚子,苞谷还未成熟就成了主粮。迫于生计,不少村民只能去挖煤,过着艰苦的日子。
水路不通走旱路。自2002年以来,不等不靠的青杠坝人,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发展大蒜产业,每年保持在300亩以上,不仅各家各户的腰包鼓了起来,村里还通过成立协会“卖服务”壮实了集体经济。
青杠坝在大蒜上“吃香”,缘自“思南甜大蒜”这张老品牌。据资料载,大蒜秦汉时便从西域传入中国。由于既极度辛辣又香气浓郁,人们除了将其当炒菜的佐料,也常有人喜欢整瓣整瓣的生吃。在思南山城,几乎每家早餐店,桌上均用土碗盛放着大蒜,特别是一些羊肉粉、牛肉粉店,更是将其当作招客之物。
不知何时起,偏爱美食的思南人竟将大蒜“吃”出新花样,他们将其腌制在土坛子里一段时间后,再取出来端上桌时,直接就成为一个伴饭的菜了,且因酸甜可口,老少皆喜欢。
风味小吃,产业大观。伴随旅游业的风生水起,倾力打造特色旅游商品的思南,“甜大蒜”不再深藏于小小土坛子那个封闭而狭小的天地,它逐渐跳出山门开始火热遵义、贵阳、重庆、湖南等国内多地的食品市场。
思南亿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就是思南甜大蒜出山的主推手。其工艺也自有它规范的流程:原料挑选检验、去皮、清洗、物理除臭、盐渍、二次挑选、糖渍、配料、灌装、检验、出厂、清洗瓶子、灭菌。
一个流程都不少,不仅使思南甜大蒜获得了国家QS质量体系认证,更使得公司依靠质量信誉和产业规模成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及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在该公司生产车间,密密麻麻地放置着一只只巨型土坛子,每一只都连着一个生产基地,目前,除涉及思南本县外,还拓展到都匀、湄潭、印江、遵义、余庆等,大蒜种植总面积达3800亩。
车间连着基地,基地呈现效益。而今,该公司年产值已从2008年的不到2000万元上升到而今的近7000万元,带动了县内15个乡镇430户群众1532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小小蒜瓣让一个企业“吃香”,更让一个穷山旮旯“争气”。探索“公司+村+农户”的路子,青杠坝村依托亿农这个“靠山”,在830亩旱地上种出1000多人的致富希望,不仅在县内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而且一跃而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模范村。
小山村干出大作为,小坛子盛装大天地。瞄准“思南甜大蒜”这张名片,青杠坝人再闯新路,现已建成生产加工基地,在完整的产业链、科学的利益链中演绎山地发展转型跨越“升级版”。
香气宜人的思南甜大蒜,正从一只只土坛子里,飘出一座临江千年古城的时代新气息。(梁祖江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