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台制中程巡航导弹简介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1-03
摘要:台湾自制导弹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历了从“反攻大陆”到“重层吓阻”的战略宗旨过渡与转变。在50余年的尝试之后,台军在弹道导弹方面始终没有拿出像样的成果,目前的发展重点放在中程巡航导弹上。 一、漫长的发展历程 简而言之,台制中程巡航导弹技术发展

台湾自制导弹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历了从“反攻大陆”到“重层吓阻”的战略宗旨过渡与转变。在50余年的尝试之后,台军在弹道导弹方面始终没有拿出像样的成果,目前的发展重点放在中程巡航导弹上。

    一、漫长的发展历程

    简而言之,台制中程巡航导弹技术发展基本是从“青蜂”到“雄风”再到“云峰”的过程。其中也暗含了台军无奈放弃发展战术弹道导弹,锁定自产较为简单的巡航导弹的历程。

    1964年,为了研制能够“反攻大陆”的武器,台当局在其军事科研机构“中山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下增设了核能研究所、导弹研究所和电子研究所,野心勃勃地铺开战略导弹和核武器的研究计划。1976年,“中科院”设立“青蜂计划管制室”,开始研制代号为“青蜂”的短程地对地战役/战术弹道导弹。“青蜂”导弹是美国“长矛”导弹的仿制型,研发过程中曾得到以色列的帮助。经过数年的研制和多次试验,“中科院”于1980年正式宣布“青蜂”导弹研制成功。

    1981年10月,“青蜂”导弹公开亮相,该弹采用老式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弹长6米,最大直径为0.6米,有效载荷400~500千克,弹重1500千克,弹头只有烈性炸药爆破弹,因此只能杀伤暴露在地面上的目标,而对防护能力较强的装甲目标和地下工事毁伤效果效差。最大速度3马赫,最大射程约为130千米,主要用于近距离战场支持,采用简易的惯性制导方式,命中圆概率偏差约150米。与“青蜂”一并面世的还有仿造以色列“加百列”反舰导弹的“雄蜂”导弹。由于“青蜂”性能太差,故除了给台军鼓虚劲以外,只有“攒经验”的作用了。而“雄蜂”后来量产装备海军,由于在命名上摆了“乌龙”——虽然名字听起来雄赳赳、气昂昂,但大多数雄蜂只有交配的功能,没有攻击的本事,也不具备保卫能力,因此,后来成军的时候改名为“雄风”导弹。

    1981年起,蒋经国拨出专款180亿新台币,在“青蜂”导弹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天马导弹计划”,旨在开发射程能达到1000千米的中短程弹道导弹。但是,1982年6月,在导弹已完成飞行试验,研制计划即将进入功能弹测试阶段时,美国出于联手中国大陆对抗苏联的考虑,要求台湾停止中程地对地弹道导弹的研制开发工作。台湾当局的导弹发展计划受挫后转入地下,但由于自身科研力量、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国际条约的制约,因此无法突破完成这一计划的政洽风险和技术难关。

    “天马计划”并未因终止而白费,台军后来诸多导弹发展计划都吸收了“青蜂计划”和“天马计划”的科研力量和技术积累。上世纪80年代末期,李登辉上台之后在军事上加大投入以实现其“台独”野心,于1991年在“中科院”下设立了“航天与太空工业技术研究中心”,以此为幌子,继续秘密进行导弹研发。

    1996年“台海危机”后,台湾军方加速重启导弹研制计划,其中包括射程超过1000千米的中程弹道导弹“云峰计划”和在“雄风”2反舰导弹的基础上研制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即“雄风”2E(军方内部称为“雄升”导弹)。

    二、自制军备序列中的最高优先级

    “雄风”2E参考自美国战斧巡航导弹,投入研发经费约330亿新台币,2008年起以“戟隼专案”展开量产、服役。其长度超过6米,载弹量超过200千克,亚音速巡航,射程超过1000千米,可贴地飞行,具备一弹多目标和沿途掷弹能力,被视为“境外决战”的“反制武器”。该型导弹还被视为移植美军“分布式杀伤”作战理念,增强海军水面舰艇对陆地和水面目标长程攻击力,达到“每舰皆可攻击”作战效益的实现方式。但由于中程巡航导弹属军方争议性武器,故台军对外披露细节不多。

    至于更为神秘的“云峰计划”则一直被台军秘而不宣,导致此计划进展以及性能参数鲜为人知。据报道,台军于2008年成功进行了“云峰”中程导弹实验,据称射程超过1000千米。马英九执政时期媒体披露“云峰”计划搁置。2016年台军方放话,对“云峰计划”结案并“永远封存”,这种计划打到北京、上海的中程导弹“不做了”。但是到2018年媒体称,种作为“高超音速高空巡航导弹”的“云峰”导弹已经研制成功,“将进入量产”。这与此前披露的“中程弹道导弹计划”有很大区别,但不难发现,台军的研发重点已经从门槛高且贵的弹道导弹转向更经济的巡航导弹。据称,“云峰”导弹以冲压喷射发动机高速推进,发射后在高空50千米至70千米高度飞行,由于在极高空飞行空气阻力小,可有超过3马赫的速度,加上弹体的隐形涂料,不易被雷达侦测。

    今年4月至5月,台军方罕见进行高频度“火炮试射”,其中包括号称“涵盖中国北方”的“云峰”和“雄风”2E两种中程巡航导弹。据岛内军事专家分析,“云峰”导弹具备高空高速、精确打击能力,“难测、难抓、难打”,与号称“战斧导弹翻版”的“雄风”2E低空低速特性形成互补。不具名知情人士称,两型导弹研制之初,因受到美方对台武器系统关键性组件的管制,考虑到安全度与可靠性,台军采用的导航等设备尚属落后技术。2018年6月因美方解除管制,取得美方关键组件后,让导弹性能有了实质性提升和技术保障。

    日前,在美对台主动“军售”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台军预算不足以支应,部分自制武器计划不得不搁置。据报道,因向美采购陆基机动型“鱼叉”反舰及对地导弹系统预算达到800亿新台币,加上包含卫星数据链的4架MQ-9B“海上卫士”(Sea Guardian)大型无人机预算超出许多,虽然2021年防务预算比起2020年增加156亿新台币,但在僧多粥少情况下,除海军采购MH-60R“海鹰”反潜直升机案受到排挤延后外,自制的“万剑弹”性能提升量产案、“雷霆2000”增程火箭弹量产案等一系列自产武器装备同样延后,仅“云峰”、“雄风”2E巡航导弹量产案因应“战备需求”,纳入2021年度防务预算中,堪称自制军备序列中的最高优先级。

    据报道,“云峰”导弹正由“擎天计划室”就全系统全弹的测试项目进行规划中,因主计划“擎扬”项目在今年结束其4年的研发计划,2021年将持续以“关键技术”推进研发,朝向各系统整合进行,也包括机动发射车的选定与导控系统的性能提升等,未来采用高爆弹头或是其他不同种类的弹头也在规划之中,一切待测试完成后再评估量产的期程。另外,“雄风”2E导弹量产案也是在今年结案,虽从2008年量产至今已12年,但量产型“雄风”2E并未参加台军年度导弹“精准射击”项目,但“国安”与防务部门咸认同2008年最后一次的作战测评验证,承认其射程已达1200公里,加上美方对台解禁导控模块零件,因此同意射程1200公里的“雄风”2E,以“雄风”2E(2)型巡航导弹名义进行量产。

    三、几点观察

    一是美国支持是近期台军巡航导弹技术进展的主要推手。2007年起,美国小布什政府从中美关系大局出发,联合盟友,针对台“中科院”研发导弹所需关键组件和材料进行封锁管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台导弹研发和生产计划。2018年6月,特朗普政府宣布首波解禁19项关键组件材料,其中包括台湾急盼的高精度陀螺仪、主动相控阵雷达控制界面和固体燃料稳定剂等。美“关键组件技术”使台军得以在新导弹中淘汰掉过去绕道各国进口、东拼西凑的相关零件,对台各型导弹的导航、燃料系统及海军新一代“迅联”系统的研发整合与性能提升有着决定性推动作用,使包含“云峰”、“雄风”2E在内的各改进型导弹不同程度实现“轻量化”,在原型号外形不变基础上,填装燃料更多、弹头更重、制导更准。未来,台军在获得政策、资金、技术多重支持下,中程巡航导弹研发可能进入快车道。

    二是中程巡航导弹列“优先项目”显示蔡当局“以武谋独”危险意图。过去,台领导人从不敢明目张胆发展进攻性武器,即便研发,也多打着“防卫”或“科研”的幌子。如今,蔡当局在军费有限情况下,暂停部分反登陆和防空武器装备的研发、量产、列装,而毫不避讳地优先发展射程超过1000千米的中程巡航导弹,已展现其“反制大陆”甚至“先发制人”的野心。且不论以其较为落后的飞行性能和常规弹头能否在军事冲突中存活并穿透防空火力网,对大陆形成有效威胁,自以为有导弹撑腰的“台独”分子叫嚣“攻打上海、三峡大坝甚至北京”的“无差别打击”说法,已足够狂妄和危险,成为两岸关系重要的不确定因素。

    三是台未来继续发展中程导弹暗藏的政治风险急剧升高。随着台美军事合作日益紧密,台湾海峡上空的政治危机和军事摩擦风险正空前高涨。美国2019年8月退出“中导条约”后,随即开始发展500-5500千米射程导弹,使大国博弈局势更为复杂、世界稳定格局面临新的威胁。台作为美“印太战略”中日益活跃的“马前卒”,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搭美中程导弹发展便车。台导弹性能、射程若进一步提升,或美台在导弹研发及部署上的合作进一步升级,只会将两岸情势和国际形势推到更为紧张程度,一方面离政治上的红线禁区越来越近,另一方面造成擦枪走火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摘自《台湾周刊》2020年第33期】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最火资讯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