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慧盈说,在美国的时候,她的父母会教她一些中国文化和中国礼仪。“在美国,那些年纪比较大的中国人非常重视他们的传统文化,但是,我来到中国以后,发现中国的年轻人都不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她对中国年轻人的这种改变,表示出很大的疑惑。在她看来,中国文化是很好的,值得别人学习和发扬光大,可很多中国的年轻人却不了解。当她怀着极大的热情向中国同学请教中国文化时,他们却说不出来。
“中国的特色就在于她拥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迹,我觉得中国人民应该好好珍惜和保护这些古迹。当我看到一些老房子拆了建造新的建筑时,觉得很可惜,因为那样就伤害了传统文化的本来面貌。”莫凯悦诚恳地说。
毕业于耶鲁大学的美国女孩Linda抱怨说,在中国,要交到好朋友,其实并不容易。虽然中国人热情好客,但在她看来,目的性却非常明显。在她的印象中,很多主动与她交朋友的中国人都是冲着练习外语的目的。“这完全是出于利用的目的,这让我觉得很不高兴。”
麦慧盈在中国也碰到了类似的情况。她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小花园说道,“一次我在那里学习,突然过来一个中国学生,把他的电话号码和联系方式给我,说要跟我做朋友。”“后来呢?”记者好奇地问她。“后来我说我还有一个星期就回美国,结果他立刻就走了。”
公民意识需进一步提高
在见识了北京拥堵的交通、拥挤的人群后,外国留学生对北京拥有这么多的自行车,表示了充分的理解,也有不少留学生选择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随之而来的是,他们也见识了北京自行车被盗现象的严重。但总体来说,外国留学生眼中的北京交通已有很大改善。
阮红蓉对此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我有一位朋友在两天中丢了两辆自行车。丢了第一辆车后,他买了一个很大的锁,上面和下面都锁好,但自行车还是被偷走了。”“虽然每个国家、每个城市都会有小偷,但是,北京的问题好像更加严重。还有,在人多的地方如果不小心,自己的手机和钱包很容易被偷。”她说。
10岁起就在沈阳生活的韩国留学生金池恩觉得,火车站工作人员的态度还需要改进。“有一次我去火车站接同学,当时要办些手续,不知道怎么走,问火车站工作人员的时候,问得他们有些不耐烦了,便不愿意搭理我们。”金池恩说,有问题也不知道该向谁反映,“上级和群众的联系太少了。”
在2007年1月18日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动员大会上,北京市把每月11日定为排队日,吴恩真和金真熙对排队日都有了解。刚开始,她们觉得设立这样的日子有些奇怪,但现在她们逐渐理解了:“公民意识需要一步一步地提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