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一个研究课题的调查数据显示:一名高三学生,在不同省份,考上名校的几率最大差别是288倍!以北京大学为例,北京每190名考生中,就有一个可以上北大,其几率是安徽考生的41倍、广东考生的37.5倍、贵州考生的35.4倍,河南考生的28倍……
每年6月最后一周,是全国各地公布高考分数的时间。目前,内地31个省(区、市)的高考成绩及录取分数线全部公布,填报志愿成为考生和家长的当务之急,约定俗成的人生“第一个分水岭”即将随着高校录取立见分晓。而与高考录取形影相随的高考户籍限制问题已成为多年来的例牌,再次准时地在录取前夕被推至风口浪尖,备受拷问。
据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一个研究课题的调查数据显示:一名高三学生,在不同省份,考上名校的几率最大差别是288倍!而北京学生考上北大的几率是广东考生的37.5倍。
缘何高校的招生指标要“因地而异”?招生指标分配到底谁说了算?尽管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定“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公开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但直至两年后的今天,高校在各地的招生指标及分配方式依然是不言而喻的“秘密”,从未公开过。
5月23日,包括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在内,来自北大、清华、社科院等单位的15位学者上书国务院、教育部,请求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切实推进教育与社会公平改革”。截至昨日,张千帆称,主管部门只回复了“收到建议”四个字。
50年前的招生基准浮动?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15万名,比去年减少2%,连续第四年下降。与此同时,录取人数则逐年攀升,从2008年的近600万,增至今年的近685万。从今年分省录取的情况来看,不仅北京、上海实现了86%、89.3%的高录取率,即便是安徽、河南等“高考边缘”省份的录取率也都超过了70%,传统高考大省山东的录取率更是超过了北京,达87%.预计今年全国高考的平均录取比例将达到75%以上。(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僧多粥少”的“上学难”问题似乎得到了有效缓解,然而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的新需求,却愈发凸显了高校名额区域分配不均的矛盾。逐渐拉平的整体高考录取率背后,却是“一本”类的“211”、“985”等一流高校,对很多地方考生而言,仍是望尘莫及的现实。
以北京大学为例,2011年,该校在京招生223人,在贵州仅招25人。根据同年录取数据,每万名考生中考入北大的比例,安徽为1.27,广东为1.4,贵州为1.48,河南为1.87,北京为52.5.也就是说,北京每190名考生中,就有一个可以上北大,其几率是安徽考生的41倍、广东考生的37.5倍、贵州考生的35.4倍,河南考生的28倍……
“北大的招生方案还不是最糟糕的,和复旦、浙大、南京大学(招生办)等京外高校相比,可以算是最不歧视的‘楷模’”。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在其课题报告中如是总结。
据其课题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以2009年的招生为例,复旦在上海市投放的招生指标高达每万名考生117.1名,在浙江则是5.2名,在北京4.2名,全国平均2.2名。而在山东、山西、广东、内蒙古等10个省区投放的招生指标都在1名以下。上海考生进复旦的机会是全国平均的53倍,山东考生的274倍,内蒙古考生的288倍。
288倍!这已经不是一个高考分数可以释怀的倍差,而是飞鸟与鱼相忘于江湖的天渊之别。
与中国古代科举分省定额取中相似,目前高考也实行分省统一录取制度。高校分配一定招生名额至各省,省内再根据分数高低来录取。然而每个省份的高考录取名额以何原则划分?为何有的地区可以多分一杯羹,有的地区则“捉襟见肘”?针对这些问题,南都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调查。
曾任湖北教育厅副厅长的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曾面对媒体转引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杨学的话称,上世纪50年代初,各高校根据自己对各地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评估,制定了该校在各省招生的比例,这一比例一直沿用至今,每年会根据生源质量、考生人数等因素部分浮动。
张千帆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坦言,教育主管部门上世纪50年代制定的招生比例以“为城市化和工业发展服务”为原则。
一位曾负责过高校工作的教育部官员则向南都记者介绍,目前招生指标的浮动分配主要根据各省考生人数、生源质量、区域协调发展等几个因素考量,并结合历年录取考生实际情况。而高校制定的招生计划,必须通过教育部核准,具体由教育部高教司、发展规划司、学生司等部门审批,但“一般都能通过”。
南开大学今年在河南省计划招生人数为117人,较去年增加10人。此前一年,南开在河南省的扩招幅度已经超过20%.南开大学负责河南片区招生的张老师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河南考生质量高,最后实际录取数量均会高于原计划,我们不希望让分数很高的同学落榜”。南开甚至在“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上公布信息称,“只要生源好于往年,南开的扩招计划仍然会向河南倾斜”。
而自2006至2011年的5年间,清华大学(招生办)在河南的招生人数也翻了一番,从80人升至165人。扩张依据同样是生源质量。据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表示,清华对新生进行的摸底测试显示,河南考生的成绩在全国所有省份中位列第六;对其他年级的抽样调查也显示,河南籍清华学生分数位居各省排行榜第七。
从南开和清华的例子不难看出高校对招生指标享有较大的自主权,而多所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对“在遵照教育政策的前提下,招生指标由高校自主分配的原则”持肯定态度。(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