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宜昌太清洞景区内,一名男游客将几块钟乳石掰下欲带走,被景区工作人员拦下。经过公安机关教育后,游客向景区郑重道歉并赔偿损失金额,获得景区谅解。然而,“简单”的道歉并未能获得网友的谅解,甚至引起了广泛热议。(8月21日 《长江日报》)
钟乳石,又称石钟乳。碧野先生在《富春江畔·“冰壶”与“双龙”》一文中曾写道:“湿润清新,有的像玉柱从顶垂直到地,有的像雨云倒悬空中,有的像白浪滔滔,波涌连天,真是气象万千,蔚为奇观”,淡淡笔墨却直观诠释了钟乳石林美景的瑰丽雄奇。此外,由于钟乳石的形成须经历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被誉为“地球密码”。而太清洞内的钟乳石发育于二叠纪石灰岩中,迄今已逾2.8亿年,但就是这样一幅“石钟绝景”,竟遭到游客强行掰断、恶意带走的人为破坏,造成了不可逆“断垣残景”,而“越界演出”的当事人的此番陋行,最后仅以“道歉赔偿”便获得了景区的谅解,如此“重重举起轻轻放下”的处理结果,也难怪“吃瓜网友”会义愤填膺,口诛笔伐。
实际上,“太清洞”钟乳石惨遭“人祸”的实例绝不是偶然发生,只是发生在各地“石钟悲泣”的一个缩影。山东沂水地下画廊的那块历经了400万年才成型,却在一夕间惨遭砸断并被盗走的“比翼鸟”石钟乳、贵州省潜龙洞景区内,被一名游客“夺命三脚”踢断的万年钟乳石,还有那些发生在各地钟乳石身上,未被报道、不为人知的“小伤小恙”......皆此种种,俱是游客野蛮出游的“病症”,而要拔掉“病根”,就必须要有“刮骨疗毒”的势头,适时下一剂“猛药”。
由此可见,仅仅是“道歉赔偿”这样不痛不痒的处理结果,是绝不可能发挥“药到病除”的疗效的,但就是这样丝毫没有“仪式感”的惩处方式,竟也能得到景区“谅解”,试问相关部门在景区管理方面是否过于“人性化”了些?而是否正是由于景区方面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佛系”管理方式,间接造成了这些沉淀着历史尘埃的钟乳石林,只能抱守一颗苍凉石心,向隅而泣?
诚然,野蛮出游的不文明现象已是“病根深重”,但绝没有到“药石无医”、“放弃治疗”的程度。因此,但要彻底涤荡遍布在各地景区不文明的“奇葩乱象”,单单依靠“严厉批评”、“道歉罚款”始终不能触及根本,而是需要景区保护单位、公安部门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综合治理,共建共治,对于钟乳石的保护如此,对于其他景区、文物古迹的保护亦然。
从根源上讲,“野蛮出游”现象频发的本质原因是由于所付出的“成本代价”太低。所以,作为景区保护单位,应尽快规范出台相关管理条例,在加大监控力度、人员巡查力度的同时,可对同类不文明行为施以重罚,罚金亦可作为景区专项维护资金来加以利用;其次,对于影响恶劣、造成后果严重的行为,可直接移交公安部门,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或刑事处罚;此外,需社会多个部门联合行动,加重此类行为所衍生付出的道德成本。对于出游时的“野蛮行径”可建立不文明行为保证金制度,并将相关人员列入旅游诚信黑名单,并留存不文明行为“黑历史”,对于发生多次违法违规行为且屡教不改者,将影像资料于公共活动场所播出并告知其亲属,以儆效尤。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故而,要彻底祛除这些不文明的“污垢”,贵在细大不捐,贵在持之以恒。“道歉赔偿”治不好野蛮出游的“病”,由此,要在全社会共同发力的基础上,形成细水长流的“长效治疗”机制,方能持续药效、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