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对方把自己拉黑或删除了?”“怎么知道微信好友在朋友圈屏蔽了你?”曾几何时,如上种种验证攻略甚是流行。但不管验证与否,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无论三五朋友一个小圈,还是百十号人一个大圈,圈子里的消息多也好、少也罢,肯定不是每条都受欢迎。心理学者陈武就为网友分析了一下,什么样的朋友圈最招人烦。
1、总是抱怨。
有些人爱在朋友圈发牢骚,一开始大家还安慰一下,时间久了,就不知道该说什么。
爱抱怨的人多半自我价值感比较低,他们的生活可能不太如意,喜欢把朋友圈当做自我表露、发泄情绪的平台,本希望收获关心,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
在线上的朋友圈,人们对负面情绪的反感会比日常生活中大。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承受了很多压力,如果在线上还经常看到他人的负能量,自然觉得受不了。此外,在朋友圈发布消极的状态违背了“亲密私密性”原则。如果在私下里,你遇见一件不开心的事,单独找朋友聊一聊,这证明你相信他。相反,一个负面的状态让几百个人看到,反而疏远了彼此心理的距离。
2、“装”得厉害
很多朋友圈状态,会让观众觉得“装”。比如:“迪拜之行,感觉酒店工作人员的English说得还没有我fluently,桑心。”
哈佛大学曾做了一个心理学实验。研究者随机把每4个人分为一组。每组中均有1人被安排看一个特别精彩的视频,其余3人看非常一般的视频。看完后,他们各自分享自己的心情,然后聚在一起聊天。结果发现,那些看精彩视频的人,感觉自己在聊天中被冷落和排斥了。
“装”的人喜欢在朋友圈的字里行间,隐晦地展现自己的地位、财富或权力,字面上却还仿佛不屑一顾,结果就成了那个看精彩视频的人。朋友交流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朋友圈互动建立在“同步性”原则上。越相似的人越容易走到一起,越同步的状态越容易引起共鸣。反之,就是找抽的节奏。
发朋友圈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明白我们并不是圈子的中心。只有极少部分对你的生活琐事感兴趣,你却直播给了所有人。
我们发朋友圈大致有两种目的,一种是自我表达,一种是公共关注。前者投入程度高的人是自我取向,注重秀自己的私人情绪和生活片段。后者投入程度高的人是人际取向,朋友圈以互动为原则,注重相互交流和点赞。比较合适的朋友圈分享形式是中等程度的自我表达+中等程度的公共关注。
@靳菲Faye:人们在小圈子里分享负面情绪获得社会支持,在大圈子里分享正面情绪进行印象管理。当然,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注意频率啊!对一些老在朋友圈发磨皮磨得脸都平面了的人,真是毫不犹豫屏蔽啊!
@明路:坚决屏蔽只发广告没有个人状态的同事!
@无言的的沙丘:最烦那种今天卖面膜、明天卖保健品的主儿,还有那些天天嘟嘟嘴、眯眯眼、剪刀手的傻白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