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有这么一群人,24小时在线,只要“你”有需要,就会出现在你的身边;每天拼命训练,只为和时间赛跑,从“死神”手里抢救生命;从事着和平年代伤亡率最高的职业之一,但无论在哪里见到他们,总能感到心安……他们就是消防员,活跃在抢险救援一线的作战队伍。
近日,记者走进海勃湾区消防救援大队光明路特勤站,体验消防员的生活。
6∶20,天色还沉浸在黑暗中,消防员已经准时起床,下楼集合点名。20分钟训练完毕,他们收操回宿舍整理内务,打扫卫生。在他们的宿舍里,被叠成豆腐块的被子、整齐摆放的水杯、一尘不染的地面……都令人印象深刻。即使消防队伍已经转制,但他们依旧按照准军事化模式管理,组织纪律性根植于心,他们的眼里容不得半点瑕疵。
这支队伍共有24名消防员,年纪最大的34岁,最小的刚20出头,虽然年龄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的手上都布满了老茧。“在往常,冬季早操训练45分钟,今天支队组织实战演练,我们提前15分钟开饭,要早点儿去现场做准备。”光明路特勤站政治指导员马海龙说,平常他们早饭后会一直训练到午饭时间,下午也是如此。
离7∶15开饭还有一段时间,光明路特勤站的指战员没有闲着,而是在办公室一遍遍翻看已经烂熟于心的某家具城“灭火救援作战预案”,熟悉演练现场建筑物结构,推演人员配备情况,确保在演练过程中不出现失误。像这样的“灭火救援作战预案”,在他们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厚厚的两沓,记载着海勃湾区各重点场所的结构布局、重点部位和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每一次演练在我们眼里都是实战,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在真正发生危险的情况下‘拉得出、打得赢’。”光明路特勤站副站长聂晓龙说。
7∶40,吃过早饭的消防员准时到车库集合,检查装备、更换战斗服,去往演练现场。车库里,战斗服摆放得整整齐齐,靴子套在裤子中,裤子的肩带放在靴筒上,消防员只需穿上鞋顺势提起裤子,就完成了鞋和裤子的着装,穿着战斗服的整个过程不过几十秒。“战斗服这样摆放,就是为了我们能够最快出警,不耽误一分一秒。”消防员闫永刚说。
10∶00,演练正式开始。消防员就像在真正救援现场一样,放置照明线,后面的队员手搭前面队员的肩,俯下身子摸索前进。负1楼,模拟真实的火灾现场,烟雾弥漫,他们从容应对。寻找消防栓,连接水带“扑火”,在整个楼层寻找“伤员”,为“他”佩戴氧气罩,抬上担架带出“火场”……
他们先后3次冲进建筑物内,没有丝毫迟疑。当日,需要穿着棉服才能御寒,他们却在一趟趟负重前行中,湿透了衣衫,空气呼吸器在脸上勒出的印记也久久不能消退。记者在跟随他们采访时,只拎着相机,就已经很费力了,而他们身上的装备足有六七十斤。
“真实的救援现场比这里的情况复杂得多。”光明路特勤站4班班长马学凝说,他在光明路特勤站工作了5年,参与过各种抢险救援行动。
马学凝回忆,在我市一个工地,工人操作不慎,钢筋从大腿根部插入体内。光明路特勤站出警将伤者送到医院抢救。“外露钢筋有很长一截,如果不剪断,伤者无法进手术室。”马学凝说,他得到指令剪断钢筋。
钢筋在伤者体内的位置谁也不知道,如果在剪切的过程中不小心将钢筋扯出,很有可能造成伤者死亡。一场生与死的较量下,马学凝小心操作,成功剪断钢筋,伤者很快被推上了手术台。“我剪完以后,放下工具,才发现自己的手抖得像筛子一样。怎么可能不后怕,摆在我面前的是一条人命。”马学凝说道。
此外,消防员还经常出入大型火灾现场和遍布有毒气体的工厂,每次警铃响起,都是一个未知数。“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是想到自己能抢救别人的生命,很有成就感。”马学凝一脸骄傲地说。
13∶20,在演练现场简单吃过午饭,消防员们返回特勤站休息。“这样大型的演练虽然不是经常有,但是站里每周都会抽出2个半天到消防重点单位开展演练,熟悉建筑,加强训练。”光明路特勤站副站长樊雪刚说。
14∶20,回到站里休息了20分钟的消防员准时起床,全员着正装参加书法进机关活动。“别看全员出来参与活动,但我们是处于24小时备勤状态,战斗服和装备全部放在车上,一旦遇到紧急出警,立即变更路线赶往现场。”樊雪刚说。
16∶30,回到站里的消防员换上训练服,到车库集合,检查和保养车辆装备器材,因为随时都可能出警,只有确保每辆消防车和每一件装备性能良好,才能在关键时刻确保万无一失。在这里,连使用13年的老消防车看上去都跟新的一样。
18∶00,晚饭号声响起,消防员忙碌一天后,终于可以坐下来吃一顿饭了。“今天看上去能吃个安稳饭。经常啊,我们刚端起碗、刚躺到床上,警铃就响起。”聂晓龙说。
饭桌上,一个三角立牌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牌子的一面是践行光盘行动的公益广告,一面记录着每一个消防员的生日,还有一面记录着他们爱吃的菜。“我们没有节假日。指战员半个月能回家一天,队员一年不过三四十天的休假,剩下的日子全部在站里度过。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所以每次有人过生日大家都会买个蛋糕庆祝一下,毕竟没有办法和家人一起度过。”樊雪刚笑着说道。
谈到家人,这些铮铮铁骨的消防员也难免伤感。在樊雪刚的手机里存着很多儿子的照片。闲暇时看看照片,和妻子通一个电话,是他最幸福的时刻。“做消防员的妻子太难了。这不,我儿子才3个月,我妻子还需要人照顾,可我没有办法陪在他们身边。我和妻子都是外地过来的,全靠她一个人支撑这个家。”樊雪刚一脸愧疚地说道。他说每次回家,想抱抱孩子,孩子都要哭闹一番,在孩子的感知里,他像是一个陌生人。
这样的情况在消防员中不是少数。这些消防员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上有老下有小是他们的真实状态,而他们依旧坚定地冲在抢险救援一线,和时间赛跑,从“死神”手里抢“人”。
“没办法,选择了这个职业,注定要‘辜负’家人。虽然愧疚,但我们更不能愧对这身‘火焰蓝’。”樊雪刚坚定地说道。
21∶30,哨声响起,消防员准时洗漱休息。
很庆幸,这一天消防警铃不曾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