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情绪低迷拦不住公司排队上市的热情。日前,餐饮企业太兴集团悄然向联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资料,申请港股上市。据《证券日报》记者查阅公开资料了解到,太兴集团于1989年开设了太兴品牌下的第一家餐厅,2004年进入内地市场,除了更为人所熟悉的太兴餐厅以外,该集团旗下还设有“太兴”、“茶木”、“靠得住”、“敏华冰厅”、“锦丽”、“东京筑地食堂”、“渔牧”及“饭规”等品牌。
太兴集团方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集团申请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主要是根据公司发展步伐。谈及在内地市场的布局,太兴集团方面表示,集团早在2004年已进军内地,迄今累计了14年在当地经营餐厅的丰富经验。“未来,集团将透过持续优化运营及管理效率、扩大食品厂房,致力保持及提升食品质量,立志为顾客带来理想的餐厅体验。”太兴集团方面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去年前三季度
业绩同比翻两倍
截至2018年9月,太兴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拥有185家餐厅,其中122家位于香港,62家位于内地,1家位于澳门。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17年太兴集团分别在香港自营休闲餐饮餐厅市场的收益排名第一;于香港台式休闲餐饮市场的餐厅数量排名第一;于内地自营休闲餐饮餐厅市场的收益排名第二。
从公司业绩来看,据太兴集团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前9个月太兴集团收益同比增长14.9%至23.49亿港元,同期公司拥有人应沾溢利同比增长203.1%至2.89亿港元。从完整年度数据来看,太兴集团收益自2016财年25.13亿港元增加10.3%至2017财年的27.71亿港元;同期公司拥有人应沾年内溢利自2016财年的1.09亿港元增加6.5%至2017财年1.16亿港元。
毛利率方面来看,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太兴集团毛利率分別为70.7%、71.6%及71.6%。
谈及公司未来的发展计划,太兴集团方面表示,2019财年至2021财年3年期间拟在香港地区分别开设18间、19间以及20间新餐厅;同期将在内地分别开设11间、12间以及13间餐厅。
太兴集团方面表示,最近设立及开展中国内地食品厂房业务,董事估计,可支援内地约200间餐厅及香港餐厅若干产品的生产,令太兴集团得以在内地扩充业务并提高产品生产力。“我们坚信,中国内地食品厂房将与既有的餐厅网络缔造协同效应,是我们做好准备,抓紧中国内地餐饮的高消费需求”。太兴集团方面说。
内地餐饮服务市场的高增长率是吸引太兴集团加码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中产阶级人口不断扩大,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不断提升及外出就餐的人数逐渐增长,内地餐饮服务市场有望持续增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内地整体市场与2022年可致63881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自2017年至2022年按10%增长。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亦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内地人口消费红利一直支撑着餐饮行业的告诉发展,目前来看,行业仍然处于爆发期。
专家质疑
优质DNA缺席内地市场
不过,想要取悦内地消费者也并不容易。
“有一个工作日中午去太兴餐厅吃饭,连我在内才3桌客人。”一位广州地区的消费者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觉得是比较惨淡的,因为太兴上座率大概只有三成,比周围的餐厅大致要少两至三成。”该食客同时表示,其此前曾前往开在香港地区的太兴餐厅,对比之下同为太兴餐厅,两地餐厅的服务品质以及食品口味存有差距。
另据《证券日报》记者与多名消费者交流了解到,尽管港式餐饮在中国内地市场有目标消费者,但太兴集团的口碑似乎不温不火。价格较高、服务质量一般、餐厅无特色是3名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过的内地消费者对于太兴的共同印象。
朱丹蓬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与其他餐饮品牌相比,太兴具备一定的品牌优势。但在朱丹蓬看来,太兴并没有把自身最优质的DNA传承到内地。相对于价格,当下消费者对于口味更为关注,太兴餐厅作为较为高档的茶餐厅最重要的还是匹配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核心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太兴集团的招股说明书提到,公司的成功依赖市场对于品牌的认同,因此如果品牌形象受损,无论是否在现在有市场或新市场中发生,均可能对公司业务及经营业绩有重大不利影响。
朱丹蓬解释,对于消费者而言,品牌形象来自于消费者的口碑,大众点评等点评软件的存在正在使餐厅的口碑更易被触及,这也加大了太兴等老牌餐厅的压力。
数据显示,2018年前9个月太兴餐厅位于香港及澳门分布的经营业绩同比增长109.8%;同期在内地分布的经营业绩同比减少80.6%。太兴集团方面表示,这主要是由内地员工成本增加以及内地食品厂房投入运营而产生额外成本所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