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编程工作的杨世清在北京上地的一家创客空间工作一年多了,作为一名95后北漂,他坦言自己喜欢在匿名社交应用中频频发布动态,是因为没有人认识他,任何关注者对于自己动态的评论,都是十分中立的,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这比过去在朋友圈发一条宣泄、吐槽,先要屏蔽家人、领导、同事等好几个分组,的确省了不少功夫。在他看来,只要有熟人存在的圈子,就不容易说“真话”。
“我平时已经够累的了,发个朋友圈还要装,太特么累了。工作之外我最喜欢泡在这(陌生社交应用)里面放松。”杨世清告诉懂懂笔记,一同合租的几位同事也是如此,每天下班之后,都躺在屋里沉浸于各自感兴趣的匿名社交圈子里发牢骚,寻找倾诉对象,倾听别人的故事。
然而,如今可选择的匿名社交平台似乎却并不多,无非都是Soul、一罐、积目等几个在经历了一轮轮行业洗牌后仍然存活的应用。而在资本浪潮和生存现状的压力下,这些社交软件的功能简单、玩法直接,不知道又能坚持多久?
在交流中,杨世清、周燕妮、Joe等人普遍感到惋惜的是,一方面不少新的社交应用,为了实现商业化加入了大量娱乐属性;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匿名社交平台,因运营成本攀升难以为继,而选择结束运营。
有人说,匿名社交考验的是人性。当人在完全隐蔽、自由开放的网络空间下,是否能够管控住自己的一言一行?有不少95后、00后用户,因为这种“自由”放荡形骸、暴露人性的丑陋;也有不少年轻用户不仅约束了自己,还希望能够有更多人维护这一自由、开放的社交环境。
真实,有时候可能是一种别样的痛苦。有些人需要一种社交状态,让他们释放来自外界的压力,或者简单做自己,这或许正是一些渴望真实的95后、00后,比其他年龄层更热爱纯粹社交关系的原因吧——让简单的灵魂遇到简单的,让复杂的灵魂遇到更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