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养人才,健全机构体制。这是爱国卫生运动持久开展的重要保证。得益于人民群众政治觉悟的不断提高,更得益于党和政府对卫生工作的毫不松懈和密切重视,爱国卫生运动逐渐由季节性和特定地点的运动发展为经常性的运动。曾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在爱国卫生广播大会上强调,卫生工作是长期的建设工作,必须眼光长远,坚持开展。当时的党中央要求各地抓紧组织建立卫生防疫机构,成立卫生防疫培训班培养防疫人才。1954年中央机关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总检查组制定了《卫生检查提纲》,这是我国最早的卫生检查标准,它使我国卫生管理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到1959年底,我国已有1686个卫生防疫机构。同时,把散在的医务人员组织起来,成立联合医院、联合诊所、联合妇幼保健站等联合医疗机构,为医疗保健网的建立作出了贡献。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构建新型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体系,培养适合新形势发展的公共卫生人才。
树立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念,引导人民群众形成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的爱国卫生运动更偏向常态化,具有长期性、连续性、预防为主的特点。在国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和基本卫生条件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念成为爱国卫生运动的主要关切,并成为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视高精尖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应重视将预防疾病放在首位,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克服各种不卫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在居住环境、公共卫生设施、饮食习惯、心理健康、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等方面开展常态化的爱国卫生运动,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实现对疫病的群防群控。
将卫生防疫工作提升到政治任务的层面加以重视
认清性质,高度重视。改善卫生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保障。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落后的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就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疾病流行,缺医少药的环境中,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需求十分强烈。毛泽东同志在1951年9月作出重要批示:“各级党委对于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的缺乏注意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重大缺点,必须加以改正。今后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作。”毛泽东同志对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血吸虫病倾注很大的精力,多次亲赴疫区考察指挥防治工作,指示卫生部要加强领导,把消灭血吸虫病作为政治任务来抓。1952年,面对细菌战的威胁,党和政府对卫生问题的重视上升到了国家安全层面。对此次疫情防控的高度重视,是站在关爱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这一理念贯穿疫情防控的始终。同时,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中国也重视维护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积极主动地开展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向他国分享经验、提供帮助,发挥我国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加强领导,明晰主体。在爱国卫生运动开展过程中,各级领导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为爱国卫生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如新中国成立初期济南市由市长亲自领导,由区长、乡长、村长、工厂厂长、学校校长等负责贯彻执行。但也有一些干部对卫生防疫工作缺乏认识,忽视运动的重要性。如有的认为,搞卫生防疫会妨碍生产经营活动,并以客观条件不够、经费不足为由,应付了事。对此,党和政府一方面对这些干部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强化运动的政治意义;另一方面,采取检查措施,督促干部加强和巩固卫生工作成果。从1978年方针“加强领导”、1989年方针“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到2017年方针“政府主导,跨部门合作”,都强调了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的重要性。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这场人民战争,并亲赴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以共同打好疫情防控战。
坚持群众路线,广泛开展动员。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爱国卫生运动是党成功地将群众路线在卫生工作中运用的范例。新中国成立前夕,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召开全区卫生工作会议,提出开展以团结中西医生、培养助产士等为首要任务的群众卫生运动。1953年1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卫生工作必须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指出我国在上一年的卫生工作方面“最根本的经验是:卫生工作必须与群众运动相结合”,高度肯定了群众在爱国卫生运动中的重要作用。1989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指出:“用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工作的办法,同疾病作斗争,是我国创造的成功经验。”
开展科普教育,创新动员方式。进行卫生知识和政策的宣传教育是爱国卫生运动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开展动员工作的基础。群众虽然对疫病危害有直观的认识,但对疫病的传播机理和预防措施的了解还不够。因此,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是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国家防疫运动的重要举措。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普及卫生知识,北京市组织开办展览会,通过显微镜和鼠疫图片等,让群众了解害虫细菌的真相。沈阳市举办“脏物展览会”,中华医学会编写《防御细菌战的知识》和《防疫常识》等科普材料,人民出版社和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防疫知识挂图、卫生防疫宣传画、防疫小册子等宣传物,这些举措起到了很好的科普宣传教育的作用。在爱国卫生运动中,我国还推行了签订爱国卫生公约、开展“爱国检查日”的宣传动员方式。爱国公约是1950年由北京工商业界最早提出的,为巩固抗美援朝经济战线的宣言。在爱国卫生运动发起后,防疫卫生工作被纳入爱国公约,也出现了专门的爱国卫生公约。“爱国检查日”是北京和山西基层民众的自发创造与实践,旨在提高和巩固爱国卫生公约、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从1952年底开始推行,半月一次的集体检查,不仅能及时对群众宣传新政策,还能增进群众之间的友爱氛围,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由此,人民群众逐渐养成了清洁卫生的习惯,市容市貌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此次疫情期间,科学家、专业人士,甚至普通民众都积极投入科普宣传当中,利用报纸、电视及新媒体等快捷便利的方式,迅速向广大民众传播相关知识、预防手段,使民众加快了对疫情的了解,增强了防疫能力,减少了恐慌和心理压力,并积极配合和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让联防联控工作真正得到落实。与此同时,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增多,传播速度的加快,真假难辨的信息和谣言也随之快速传播,科普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进一步显现,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