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原郵電部部長吳基傳用一部諾基亞手機撥通了國內第一個GSM電話。兩年后的1996年,2G在中國商用。2G標准主要有以摩托羅拉為代表的CDMA美國標准和以諾基亞為代表的GSM歐洲標准,採用數字調制技術,增加的系統容量實現了手機短信功能和速度極慢的上網功能。在這一階段,中國雖然沒有自己的標准,但培育了全球最大的移動網絡和本土制造商。
3G標准依然採取數字數據傳輸,但新的標准傳輸速度和穩定性大大提高,手機瀏覽網頁、收發郵件成為常見應用,擁有多種功能的智能手機也開始普及。在3G時代,中國有了自己主導的國際標准:2000年5月,ITU(國際電信聯盟)宣布將中國提交的TD-SCDMA,與歐洲主導的WCDMA、美國主導的CDMA2000並列為三大3G國際標准。
2013年12月,工信部向三大運營商頒發了4G牌照。相比於3G,4G採用了更加先進的通訊協議,傳輸速度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微博、微信等手機應用在人們生活中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中國開始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主導的國際標准(TD-LTE)首次成為主流,邁出了“走出去”的重要一步。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三大運營商和中國廣電頒發了5G牌照,標志著中國進入了5G元年。5G是全球統一標准,具有理論上最高10Gbps的下行速度,能夠支持超高清視頻等大流量移動寬帶業務,能容納更多設備連接、同時維持低功耗的續航能力,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遠程醫療等需要低時延、高可靠連接的應用將在5G時代迎來重要機遇。
王志勤告訴新京報記者,在4G良好的基礎上,我國企業積極參與5G國際標准研制,推動大規模天線、服務化網絡架構、先進編碼等創新技術納入國際標准,5G基本專利佔比超過30%,位居全球首位,華為、中興等企業的中頻段系統設備性能全球領先,華為海思已推出5G商用芯片,華為、OPPO、vivo、小米等已經推出了5G商用終端,我國5G產業已處於全球第一梯隊。(新京報記者 許諾 陳維城)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