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红星新闻”报道,近日四川古蔺县人民法院巡回审理一起破坏石钟乳的案件:2019年10月,何某掰断两颗石钟乳约长30㎝到40㎝左右并将较大的一颗扔掉,较小的一颗准备带回家做观赏摆件。最终,经法院调解,何某公开道歉并赔偿2500元。此事一经曝光,舆论哗然,批评何某破坏石钟乳者有之,认为惩罚过轻者有之。总之,几乎所有人都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并意识到保护石钟乳的现实必要。
此事与那些破坏古文物的行为相似,又有些许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如此行径都是破坏了不可再生资源,一块石钟乳的形成,少则几万年,多则几十万年、上百万年,它们都是无比珍贵的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与科研价值。不同之处在于,相比那些在长城上乱刻乱画的行为,人们对破坏石钟乳的危害警惕感不足,相关科学宣传与教育工作也不够到位,甚至有人意识不到这可能是违法行为。
正因为过去处罚力度不大,一些人才对此产生了侥幸心理,觉得顶多罚款几百元,不至于“伤筋动骨”。比如,2018年8月,有游客在甘肃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故意破坏丹霞地貌,还在网上炫耀,一度引起了公愤。但最终的处罚结果,则是景区将涉事游客拉入永久黑名单,但被破坏的丹霞地貌,却极难恢复正常。2019年9月,在湖北省宜昌太清洞景区内,一游客竟然将2.8亿年前的石钟乳掰断。如何惩罚其过分行为,也一度引起网上的争议。
但不论如何,缺乏全国性、有针对性的法律文件,是一个无奈的现实,对类似问题的解决,主要还是依赖治安管理处罚法。目前只是在一些地方,当地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在2002年制定了全国首个地方性钟乳石保护条例,其中规定:“实施损坏钟乳石行为的,由县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损坏行为;造成钟乳石损坏的,责令赔偿损失。”具体赔偿金额,也大多是几百元,少数是几千元,但没有超过一万元的情况。
因此,要想彻底杜绝破坏石钟乳这类不良现象,还需要设立全国范围内的保护法律,将石钟乳在内的所有不可再生地质资源都纳入保护范围,并确立合理合法的惩处措施。与此同时,还要最好普法教育与宣传,让更多人了解破石钟乳的危害性,不要再有侥幸心理。这次古蔺县法院“顶格处理”破坏石钟乳的案件,并经过媒体曝光、传播相关案件信息,实际上也是有普法教育的良苦用心在里面。 要让更多人自觉养成保护石钟乳资源的观念,形成更强烈的规矩意识,像爱护我们的身体一样爱护大自然留下的礼物,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撰文/黄帅 视频/杨鑫宇、黄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