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造车盛宴的喧嚣背后,既有科技巨头的技术与积累,也少不了资本市场的诉求与欲望。要说近两个月科技圈最火的关键词,一定是造车,苹果、华为、BAT在内的大量科技公司,最近多少都与汽车扯上了关系。
12月,陆续有消息显示,百度和苹果要正式开始造车。同时,“上汽+阿里”打造的智己汽车在1月发布。另外,“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的同盟早已官宣,江湖传言,还要再拉腾讯入伙。
2021年之前,科技巨头在汽车领域往往只做投资,但到2021年,他们撸起袖子下场自己干了。为什么要造车?也许很多人会用“风口”两个字来概括,可事实并没那么简单。这场造车盛宴的喧嚣背后,既有科技巨头的技术与积累,也少不了资本市场的诉求与欲望。我们先从聊起来更带劲儿的资本市场说起。
12月15日,刚刚有媒体报道度娘的造车计划,它在美股的股价便应声大涨13.83%,随后一个多月,度娘股价持续高歌猛进,整体市值从11月的不足500亿美元,现在已经接近900亿美元。只是说要造车,连个车轱辘还没看见,度娘就已经逼近了自己的历史最高市值。
这让我们想起上次做新能源汽车的节目,提到蔚来市值超过奔驰母公司,特斯拉市值等于若干燃油车巨头市值总和时,很多朋友在评论区里写了两个字,“泡沫”。不过,简单粗暴的“泡沫”二字,显然又把这个事儿说浅了。你大概知道,股市中有个概念叫“市盈率”,简单讲,市值相同,净利润越少,市盈率就越高。
如果一家公司的市盈率高,则代表着投资者非常看好它的未来,现在虽然挣钱少,但以后能挣大钱。而如果一家公司没有市盈率,则是因为它处于亏损状态,没有盈利,比如我们热爱的B站等公司。这是目前中 美科技巨头们的市盈率,基本都在两位数。这是酱香科技公司茅台的市盈率,差不多也是这个水平。好了,做好心理准备,我们现在来看下特斯拉的市盈率。
一般来说,一家公司在某个领域成为巨头后,想要继续让股价保持增长,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开拓一些,看上去靠谱的新业务,不管是卖菜还是造火箭,哪怕它不能马上带来盈利,至少要有想象空间。这时我们再回头看前几年的度娘,虽然依靠搜索仍有不错的盈利,但拓展新业务乏力,股价一直半死不活。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它的市盈率,在科技行业中处于偏低水平。
如果你是度娘的老板,看到市盈率4位数的特斯拉,看到还没有市盈率,市值就超过奔驰的蔚来,你会不会也急着拿起扳手下场造车呢?在一个车轱辘还没造出来的情况下,资本已经给了度娘相当优渥的回报。但谁都不是慈善家,如果度娘造车,再像之前做外卖做支付做直播那样不温不火,后果,恐怕会相当严重。
当然我们也不是针对度娘这一家公司,可以负责任地说,除了没上市的华为,目前所有上市科技公司乃至地产公司的跨行业造车的计划,无一例外,都肯定有关于股价的考量。除去在资本市场上的诉求,在造车这件事上,科技巨头们还有机会和优势。科技公司们打出的所谓“智能汽车”旗号,其实包括了两层含义。首先,它会是辆电动车,另外,它会带有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等功能。机会与优势,就在这两层含义上。
首先,电动车给了科技公司机会。过去100年,汽车是全世界门槛最高的行业之一,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汽车巨头,一直将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攥在手里,新入局者无法绕开。然而不需要传统发动机与变速箱的电动车,一定程度上绕开了燃油车的技术壁垒,降低了行业门槛,于是,从没有造车经验的特斯拉和蔚来等品牌,才能成为生猛的搅局者。既然连造车新势力都可以做,在资金等方面实力更雄厚的中 美科技巨头,当然更有机会做。
其次,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则赋予了科技公司优势。过去几年,几乎所有科技巨头都在布局这两项技术,比如度娘的Apollo无人驾驶,去年就曾在北京面向普通用户开放体验。而且这些需要强编程、强算法能力的新技术,又恰恰是燃油车公司的最大短板。比如我们在往期节目中提过,大众的新能源车型ID.3,因为车载软件开发不利,交付时间从2019年拖到了去年9月。
此消彼长之下,科技公司在代码上的领先优势,也能让他们在与传统车企合作时,拥有了更多谈判筹码,继而获取更多主动权。这么看的话,科技公司造车,可能还是要比地产公司造车更靠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