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茜
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的知识图谱——基于CSSC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本文基于CSSC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利用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Ⅲ对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的知识生产脉络、重要作者及作者网络、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及其演化进行了挖掘与分析。研究发现,媒介融合研究在我国尚属新兴的增长领域;高产作者与高被引作者重合度低,作者合作频度低,存在派别分割现象;知识基础体现出稳定性和延续性。本文还通过统计关键词词频及其变化探讨了媒介融合研究的热点及其演化,发现研究热点呈现出技术层面—内容及产业层面—理念层面的变迁过程。 详细 >>廖鲽尔、相雨
半边缘国家外宣媒体的全球传播路径探究——以在华留学生群体对CCTV-News的内容接收分析为例 中国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是中国媒体“走出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业已覆盖超过4000万的海外受众。然而,中国外宣媒体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外国受众对央视英语新闻频道节目内容接收及认知的系统性研究也较为缺乏。本文认为,在中国学习生活的海外留学生群体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外国受众的多样性,并为媒介效果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可行而真实的样本。留学生群体作为其所属国潜在的“精英阶层”,他们对中国外宣媒体的看法和认知对中国媒体未来的战略决策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2014年一项针对来自5个大洲的182名外国留学生的全国性问卷调查展开,力求探究出当下外国受众对中国外宣媒体产品的接收习惯和认知状况,并围绕半边缘国家电视节目的全球传播路径进行学理探讨。 详细 >>优秀论文二等奖(5)
李亚东、金迦叶、邱伟怡、张晓妍
转基因食品议题在微博传播中的群体意见分化 自1983年首例转基因作物问世以来,转基因食品是否科学、是否符合伦理、是否存在安全风险等话题一直充满争论。本文以新浪微博中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讨论为例,用python编制网络爬虫收集新浪微博中2015年6-11月共2030条和转基因食品相关的微博及其对应账号的基本信息,然后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其中522条微博,并对抽取522条微博的基本态度、知识属性、就事论事程度、语言的侵略程度进行编码。研究发现:微博中的意见领袖和普通用户是反对转基因的主要群体;大多数微博用户因过于关注陈述性知识而忽略了程序性知识;“反转”用户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形成了一种群体情绪。 详细 >>万宁宁、徐雅倩、张进宝、张智伟、李林威
使用与满足视角下微信公众号传播影响力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清华大学WCI前十位公众号为例 微信公众号作为微信主要服务功能之一,在组织传播和群体传播中被广泛应用,如何提高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影响力成为公众号运营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基于E?卡茨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以清华大学校内微信影响力指数(WCI)排在前十位的微信公众号及其关注者为对象设计并发放问卷,使用SPSS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和线性回归的量化分析,并对微信公众号运营者以及关注者进行了非结构式访谈,采取量化、质化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发现微信的特性、公众号的运营策略以及关注者个人媒介素养都会影响公众号的传播影响力。 详细 >>陈安繁
网络媒体中食品类谣言的传播研究——以“打针西瓜”及其变异信息为例 网络社会的崛起,使得社会治理遇到许多难题,“网络谣言”就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本文通过抽取网页上的信息内容,对“打针西瓜”及其变异的谣言进行内容分析,考察食品安全类网络谣言传播的生命周期,以及不同媒体在在网络谣言不同传播阶段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食品安全类谣言的传播有规律可循,从共时性看存在四个主要阶段:起源、热议、辟谣、存续期,从历时性来看则存在反复性,难以根治。新闻媒体和微博、社交媒体在谣言的酝酿和传播辟谣过程中,分别都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详细 >>陈安繁
台湾电视新闻“感官主义”现象研究 台湾电视新闻市场在1993年有线电视合法化之后,便进入激烈竞争的时代。然而,商业化运作模式带来的“收视率至上”的原则也引发了人们对电视新闻日益感官化现象的批判。本文通过对中天电视新闻频道晚间新闻节目的内容分析发现:1.台湾观众在收看有线电视新闻时更偏好感官化的新闻;2.台湾有线新闻频道更倾向于播出感官化的新闻;3.台湾各种电视新闻类型间的平均感官化程度存在差异,但并不是任两个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4.以目前的数据分析发现,台湾有线电视新闻的平均收视率与感官化程度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详细 >>黄佳念、刘书田
当“直播+”涌入新闻业——移动新闻直播在新闻场景中的应用分析 目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逐渐渗透到新闻生产的各个领域,移动直播在2016年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为视频新闻发展与变革带来了重要影响,也为新闻媒体探索新的新闻生产和报道方式带来新的机遇。本文主要关注移动直播这种方式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及媒体如何借力直播,在当下复杂的新闻舆论场中占据优势地位。 详细 >>优秀论文三等奖(8)
曹亚昕、辛思玥
互联网背景下综艺节目发展趋势研究 2014年是自制网络综艺元年,2015年则是自制网络综艺爆发增长的一年。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市场继续放量增长,网络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其中不乏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节目。电视综艺节目市场规模在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泡沫化的疑虑。本文总结了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并与韩国、美国等传统综艺节目输出国家的综艺节目现状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研究得出电视综艺节目仍具有强势影响力以及网络综艺迅猛发展的整体行业发展趋势。 详细 >>周佩雅、周缘、汪晗、拜喆喆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媒体负担——以大学生微信使用疲劳现象为例 随着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移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微信的发展尤为迅速。媒体形态的改变带来了用户行为的变化,用户对微信的使用从狂热走向疲倦。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量化分析,力求对微信使用疲劳状况进行界定,并分析微信使用疲劳的原因,以此透视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使用的新特点。 详细 >>拜喆喆、洪泽华、蒋涵、李贞和、郑欣
网络视频教学(MOOC)营造的临场感对认知方式不同者的学习效果影响研究 线上课程主要分为内容主导和互动主导两种形式。内容主导指的是课程更重视内容传授,而较少与学生进行互动;而互动主导指的是课程更重视在互动中阐述知识。为了对不同认知风格的线上学习参与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以清华大学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借镶嵌图形检验法确认研究对象的认知风格,通过实验法和观察法对研究对象在进行以内容为主和以互动为主的乐理知识线上课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场独立、场依存确实可以对不同研究对象的认知风格进行区分;场独立者相比较场依存者,更容易接受实验材料中的知识性内容,这与实验材料以理性逻辑思维为基础有关;对于学习者而言,若学习内容符合其认知风格,课程形式对其认知过程有显著影响,而若学习内容不符合其认知风格,则形式对其认知结果的影响不大。最后,研究者对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进行了讨论,并对实验材料和评判标准进行了反思和后续的研究计划。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