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发改委预测,到今年年底,我国共享经济的交易规模将达到4.5万亿元。由此可见,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共享经济仍然是一块量足味美的蛋糕,吸引着众多创业者入局,共享汽车、共享休息舱、共享充电宝、共享KTV等应运而生。一面洗牌,一面入局,共享经济下半场该如何突围?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技术和产品创新的迭代尤为重要,创新永远都是一家创业公司的动力。
(图片来源:互联网)
最近,共享经济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据不完全统计,小蓝单车、酷骑单车等6家共享单车企业已经宣布倒闭,且留下押金难退、车辆无人管理等一地鸡毛。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据国家发改委预测,到今年年底,我国共享经济的交易规模将达到4.5万亿元。由此可见,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共享经济仍然是一块量足味美的蛋糕,吸引着众多创业者入局,共享汽车、共享休息舱、共享充电宝、共享KTV等应运而生。一面洗牌,一面入局,共享经济下半场该如何突围?
日前,在“2017年度CEO峰会”上,觅跑创始人毕振、星糖miniKTV联合创始人李楹以及来电科技创始人兼CEO袁炳松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共享经济概念继续火热的当下,一批共享经济平台却相继倒闭。
毕振表示,对于倒闭的共享经济企业来说,除了公司自身在决策层或融资方面出现了问题外,从市场角度看,是各种创业者、资本等一哄而上导致了市场过热,并引发了大规模洗牌。“市场洗牌所用时间越来越短,最初的传统门户网站时间大概是5至8年,滴滴等互联网出行应用只要4年时间便把仗打完,而O2O两年就完成了。如今的共享单车市场,第一轮洗牌的时间也就1年,在共享经济中,半年进不了场就要被淘汰。”
除了数个共享单车品牌出局以外,共享充电宝这个从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争议的领域也提前迎来了大洗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享充电宝品牌已经倒闭多家,其他如乐电、小宝充电、泡泡充电、创电、放电科技、PP充电、河马充电等7家共享充电宝企业也均已走到项目清算阶段。
来电科技创始人兼CEO袁炳松坦言,从今年8月以后,质疑声确实不绝于耳。“一些玩家清场、倒闭,甚至包括一些所谓的融资已经到了E级别的企业,所以引发了行业对共享经济下半场的不看好。共享经济是越来越细分,从原来衣食住行比较大的类目到新场景下的消费升级,到了这个阶段还是应该回归理性。”
可以预见的是,目前仍然存活的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下半场如何打好自己的阵地保卫战成为了企业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在毕振和李楹看来,技术和产品创新的迭代尤为重要,毕振表示,创新永远都是一家创业公司的动力。
李楹强调,技术创新对共享KTV来讲仍然非常重要。“KTV这个设备也不是今天才被发明的,比如10年前我在北京郊区就发现了与现在做到一样功能的唱歌房,那时还没有普及,并且用的是最原始的电视,再配上一个摄像头。而其为什么最近一两年才被普及?这与技术的演进是密不可分的,从生产成本到提升功能,包括尺寸的小型化,这些都是技术革新演进带来的。”
“对于共享充电宝行业来说,如何为用户提供充电之外的价值,这是当前要思考的问题。行业到这个阶段已经趋于冷静,很多小玩家被淘汰,但其淘汰并不代表这个行业的行与不行。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从充电这个角度来看,共享充电宝的发展空间确实有限,我们要做的就是发掘创造出充电之外的价值,把商业模型改变得更好,让这个项目真正具有更高的想象力。”袁炳松表示。
在技术创新层面,袁炳松坦言,共享充电宝区别于其他共享经济领域,底层一旦确定,后面只能沿着相同的技术路径发展,“它是一个有桩的概念,每个设备的终端就是一个存储仓,充电宝和机柜之间是配合关系,是这个领域认知的关键。像来电是行业当中拥有知识产权最多的公司之一,我们的专利数已经接近100个,来电沿着技术路径技术曲线做了很好的布局,也就是因为行业有这样的特征,这正好是来电最大的优势之一。现在我们已经提前将技术路径做了保护,一方面梳理自己公司技术发展的路径———在未来回过头来看一家公司的发展路径究竟在哪里。另一方面,在资本的推动下,客户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来电对专利方面发起了一些诉讼,甚至拉大一些标的,从某种程度上也是竞争策略。”
袁炳松表示,“当前的竞争是多维度多空间的竞争,不管是资本、人才,还是技术专利等各个维度,甚至是线下网点的竞争。正是因为这个竞争是多维度的,所以尽可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优势才是企业值得考量的。”(记者 祖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