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四川新闻网成都11月2日讯(记者 陈淋 摄影报道)11月2日,在华澳大利亚研究基金会第六届国际研究会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以“全球互通:空间、地域和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召集了国际间广大领先学者和艺术家共同探讨中澳关系和研究话题,辨析“跨国互通”如何能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开展。
川澳教育合作不断深化 近200名澳籍国际学生在川学习
本次会议得到了四川省教育厅、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事馆、全国澳大利亚研究协会、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等政府部门和学术组织的大力支持。省教育厅副厅长彭翊在会上指出,四川历来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工作,最近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四向拓展 全域开放”立体开放格局,致力于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交流与合作,打造中国西部对外开放新高地。四川作为中国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教育大省,与澳大利亚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全方位的。彭翊表示,在教育领域,我们鼓励和支持四川教育与澳大利亚教育加强交流与合作,互学互建,共同发展进步。
据悉,目前省教育厅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发展、商务与创新部先后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领域合作良好。同时,川澳两地高校间合作密切。成都师范学院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成都理工大学拟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开展人才培养及科研合作;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合作举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澳共建BIM+VR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入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四川任务项目。2018年,我省天府职业教育联盟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高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截止到目前,近200名澳大利亚籍国际学生在川学习。
与会嘉宾合影
国内外专家齐聚 共议“空间、地域和命运共同体”
本次会议以“全球互通:空间、地域和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在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看来,“命运共同体”开启了关于中澳两国在国际化和共有价值的顾虑的讨论,因此我们可以在气候变化、少数民族和原住民平等、区域和全球稳定等有关方面进校深入探讨。这样的共性要求中国和澳大利亚再次构想一幅不仅是区域性的更是关于儒家思想称之为“人性”的社会想像。
汪明义谈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教育的作用。教育,作为人类生命智慧的提升过程,从古至今都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而大学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他认为,大学的职能必将进行前所未有的拓展:大学作为拥有“人类前行的灯塔、科技革命的动力站”美誉的特殊的社会组织,作为服务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化身,既是培养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者的基地,也是培育人类进步事业的积极参与者的摇篮;既是国家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生态等领域发展难题的解答者,也是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的重大难题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既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积极参与者,也是服务全球治理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思想库;既是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和现实文化批判的中心,也是实现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共存的平台;既是落实国与国之间人文交流的担当者,也是国与国之间开展新的国际交流合作领域的开拓者。
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Christopher Lim(林明皓)从中澳合作出发,探讨了“命运共同体”意义。他提到,中澳合作交流日益密切。去年,中国有140多万人次赴澳大利亚旅游,也有超过18.4万中国学生在澳大利亚求学。根据中澳自贸协定,2019年1月1日起将实施第五轮产品的降税,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葡萄酒、三文鱼、龙虾、螃蟹、牡蛎、蜂蜜等产品的关税将降至零。澳大利亚政府鼓励本国出口商在进博会上增加产品曝光,以进一步拉动对华出口。在Christopher Lim(林明皓)看来,这必将进一步促进中澳两国之间的合作交流。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