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进口中国农产品,受害的是日本消费者。去年冬天以来,寒流多次袭击日本,日本蔬菜价格一涨再涨,市民们也是靠进口蔬菜水果保障餐桌菜肴的。在日本一根黄瓜都要卖100多日元(约合7元人民币)。好在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越来越多,一方面丰富了种类,也促使了价格的下降。中国进口品不仅质量不差,价格也更便宜。去年批发市场平均价格,日本产香菇1公斤为930日元,中国产香菇1公斤为331日元,便宜近1/3;大葱价格更只有日本产的一半。从中国进口为满足日本市场需求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果没有它们,日本百姓怎能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中国每年出口到日本的生鲜蔬菜高达100万吨,日本实施“进口限制”,这就意味着,在此期间进入日本市场的进口蔬菜数量将大为减少,相关商品价格必然高涨,贸易壁垒中吃亏的将是广大消费者。那么政府是去保护几家企业,还是更应该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道理应是不言自明的。
有一个事实必须看到,作为后工业化的日本,合理的战略性的经济政策只可能是把附加值低的产品转移到亚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生产,自己专心生产高精尖、附加值高的产品。因此日本的综合商社争相到中国办农场、养殖场、纺织工厂,利用质优价廉的劳动力在中国生产,然后再出口到日本。福建专门做中日蔬菜进出口贸易的日本KIFA公司在中国福建和山东有1.5万亩的生产基地,年贸易额600万美元,其中90%对日出口,公司高层人员表示,一旦限制进口,对公司的打击是致命的。日本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去年10月以714家在华日资企业为对象实施的一次调查也显示,55%的企业赢利,23%的企业出现赤字,其余的收支平衡。据统计,日本几乎所有的大型商社都卷入了开发和进口中国蔬菜的活动中,尤其是日本各大超级市场集团,为保证有价廉物美的蔬菜源源不断地进入日本市场,纷纷在中国建立合作农场,并派遣日本农业专家到中国指导生产,限制进口,对公司的打击是避免不了的。
贸易摩擦带来的警示
中国出口蔬菜比日本自产的蔬菜便宜很多,主要原因是劳动力资源比较廉价。质高价低的蔬菜受到日本消费者的欢迎,出口量不断飙升,说明中国蔬菜有很强的竞争力,这更没有什么可挑剔的。这次日本政府第一步实施的检疫管理期限横跨春、夏、秋三季,这也是我国山东、福建、广东等省蔬菜生产的旺季。如果事态得不到控制,我国蔬菜出口企业以及菜农的损失将是巨大的。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商讨对策。毕竟,贸易战一旦展开,双方都不会是赢家。然而,当经济全球化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变成一种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时,对经济问题的考虑就应该有全新的目光了,建立有效的风险回避机制,已经成了当务之急。去年,韩国的大蒜事件对山东农产品的出口影响也不小,当时曾引起政府、出口企业及菜农的重视,时隔不到一年的此次日本蔬菜事件再次使山东面临几乎同样的问题。不久前,当有关部门向山东发出日本将可能启动反倾销的预警消息时,当地还在大干快上,不断增加大葱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而丝毫没有考虑市场风险。于是,当农民们还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时,一场灾难也在悄悄袭来。由于日本的检疫“撒手锏”和“紧急限制进口措施”的启动,农民的生产果实不是堆在家中,就是卡在日本港口没法通关,就算中日谈判达成和解,由于蔬菜的保鲜期短,巨额经济损失也难以避免。这个局面的造成,一方面是日本方面错误挑起贸易争端,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出口型农业的市场构成还比较单一,一旦出口不成,就没有其它的“泄洪”渠道,分散可能的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认为,经济贸易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与国的贸易联系更加紧密,依赖性增大。两国在分工问题、发展机会问题上出现矛盾,这是很正常的。中国的企业、农民也该从中有所启迪,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扩大国外市场,使我们的农产品不仅在价格上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而且在质量上也要加大竞争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进行深加工的开发,提高包装技术。国家应建立蔬菜贸易中心或协会之类的机构,增加预警系统,为农民提供必要的市场指导和规划,避免贸易战的出现。
除在具体操作上不授人以柄外,政府应该在提供信息和调控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特别是对农产品,因为其生产周期长、保质期短,市场的一时受阻就很容易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而且受损的面积要比出口工业产品的企业大得多。同时,也提出了农产品深加工、市场多元化等近在眼前的课题。此外,还应尽快树立蔬菜品牌形象,用优良的品牌形象去占领市场。最后,国家要对外商在农业方面的投资给予必要的规划,避免重复投资和盲目投资。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张汉林更是对中国企业、农民有话要说:“我国进出口商品和服务总额已达4000多亿美元,与200多个国家有经贸往来。联系多了,难免有个磕磕碰碰。现在急需大家观念上的变化。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不仅仅是自身的提高,还要关注全球相关行业的发展,寻求多元化出口渠道,产品注重深加工,注入高科技含量,同时按照国际惯例‘出牌’。在贸易摩擦、贸易壁垒来临之际,才可能尽量减少损失。同时,如果遇到反倾销事件,当我们的正当利益受到侵犯时,企业也要拿起世贸规则的武器来应诉,捍卫自己的权利。”赵永平 据市场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