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竞争力还难以取代日本
一方面日本对中国的部分产品实施紧急限制措施,另一方面日本贸易振兴会组织141家日本企业在北京采购产自中国的质优价廉的零部件。看似矛盾的日本产业界到底怎样看待中日贸易呢?
贸易战可能性很小
中日贸易额去年创下历史纪录,达到857.79亿美元,比前年增加29%。迅速增长的原因在于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工厂,以及日本委托加工的不断扩大,中日贸易互补性、依赖性加深。日本一些相对独立的传统的特色产业,如农业、纺织业等产业初级产品,在与来自中国的同类商品的竞争受到挑战,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由于政治原因,日本政府通过了对于来自中国的大葱、香菇等农产品实施紧急进口限制措施。
中国强烈反对日本单方面的贸易保护措施。但由于过去一段时期内,中美关系出现波澜,日本政局变化以及中日关系受李登辉访日、教科书问题的影响,中国对于日本单方面的贸易保护措施提出口头警告。
另一方面,日本企业为加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在信息产业、电子产业,对于产自中国的质优价廉的零部件有巨大的需求。在此次采购会上,采购消费类电子元器件的企业几乎占1/3左右。因此可以认为,对于日本国内厂商直接产生挑战的中国产品,随着中日贸易的扩大将产生更多的摩擦,日本国内甚至认为,中国可能成为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的贸易摩擦对象。
日本衰落了吗?
5月18日日本政府发表2001年版贸易白皮书:《面对21世纪对外经济政策挑战》。日本政府首次承认,日本充当亚洲经济发展领头羊的“雁行结构”已经崩溃,取而代之的是急速成长的中国经济,亚洲进入大竞争时代。
可以看出,日本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日本要摆脱长期经济低迷不前必须引进竞争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放开竞争必定使日本大批传统企业破产,让人担心加深经济的衰落。
日本国内主流舆论指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已是事实,不应把中国制造当威胁看,与中国合作,反而能给日本经济的再生提供极为有利的发展机会。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日本的市场与资金。正所谓合则两利。
尽管日本失去了亚洲经济发展领头羊的地位,但是其经济规模与企业竞争力仍然是亚洲其他国家所不能匹敌的。
中国企业仍需磨练
中国的竞争力主要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鞋帽、玩具、电子元器件及各种原材料。中国的高科技领域优势仅仅限于硬件的制造。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百强企业中,在汽车领域,我们几乎都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中国信息产业的恐龙“中国普天”,如吴仪所说,除移动信息产业部分外就什么都没有了,而移动技术掌握在合作的外国人手中。而衡量一个企业或国家的竞争力主要还是看科学技术。
中国经济竞争力仅仅在于以成本取胜的制造业,并严重依赖出口,又是可替代的。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
日本企业正在利用新经济的调整周期,趁美国经济衰退之际,努力赶超欧美在信息、生物领域的霸主地位。日本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汽车等仍然占据世界领先地位。日本在上一次以计算机与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领域革命中落后于美国,但是随着以个人计算机为中心的新经济正在向移动性的世界转移,以微软与英特尔为代表的美国新经济遇到了天花板,日本企业将要大显身手,NTTD oC oM o及富士公司在移动信息领域开始找到自信。日前,拥有核心技术的索尼公司与爱立信合作生产新一代手机,松下与日立宣布合作开发网络家电,尼康与佳能携手投资4.1亿美元,开发下一代芯片制造设备与美国对手竞争。同时,日本在生物技术方面遥遥领先。日本企业出现一种联合的趋势,集中力量搞研发。
中国企业近年一方面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库存巨大;另一方面有效供给不足,产业急需升级。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初具规模,严重的重复建设使得在低端产品领域经常发生价格战,但这并没有因竞争带来更大的创新,厂家尤其是家电业,乐于炒概念。信息产业领域的明星联想,也只不过是PC(核心技术除外)制造商与销售商而已。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企业正在过多地注意资本市场。尽管上市可以为企业发展带来资金与更规范的管理,但现在很多企业热衷于制造概念,有钱后再圈地,还有的美其名曰,把企业作为商品经营。甚至有企业圈到钱后,又拿到二级市场炒作。一股浮躁之气充盈,错误地认为中国加入W TO后,有规模有资源,至少可以有合资的机会而不会被打倒。一大批企业放下实业玩虚的,充满投机主义。而不是利用融来的资金改善企业质量以及技术创新。这只能使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更加虚弱。
联合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更多的是做秀,不像日本企业为技术研发而合作,中国家电业曾出现过联盟,只不过是价格联盟。6月1日,中国国产手机制造商成立联盟,但是仅仅在于企业的聚合清议,资源的整合、研发的合作,在中国的众多联盟中并不是主要议题。
实事求是地看,中国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生产基础设施简单重复增多达到的,在近两位数的增长后面是中国技术的落后与停滞。在中国,新经济被炒作得家喻户晓,在众多有关会议、概念、英雄般人物、很酷的企业后面是渺茫、虚脱。
在世界金字塔经济格局中,美国以信息产业占据霸主地位,第二层是英国的金融产业,第三层是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等西欧国家,第四层是高品质的技术密集型终端消费品,这是日本、韩国产品的天下,第五层就是劳动密集型的终端消费品,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在争夺这一市场。
海外华商、港商等大都以商业、贸易、地产等为企业业务,这已经成为华人的一个特征。但是,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大国还要靠更多的有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的支撑。
新华社 2001年06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