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财经网()03月23日讯
特朗普上任后,“美国优先”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明显加重,美国挑起的贸易保护争端逐渐升级。随着近日特朗普宣布对进口钢材及铝制品征收重税,以及国务卿蒂勒森和白宫经济顾问科恩(Gary Cohn)等温和派人士离职,美国转向更多保护主义政策的风险正在增加。全球贸易战预期急剧升温。
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一直是美国贸易战的焦点。特朗普自胜选以来,在对华贸易政策方面频繁打出“双反”(反倾销、反补贴)等常规性贸易救济牌,同时,利用本国贸易法对华发起“337调查”、“301”调查和“201”调查等非常规性贸易救济调查,中美贸易战的阴云一直未散。
从目前态势来看,中美贸易战未必会以全面、激进的形式爆发。但由于两国产业结构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博弈等因素,因贸易摩擦而产生矛盾和争端是不可避免的。回顾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历史,日本和德国在制造业崛起过程中同样面临如何处理与美国经贸摩擦的问题。中国应吸取日本、德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妥善处理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并推动建立多边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以顺利完成经济结构转型。
中国正面临与当年日本和德国相似的情境
第一,全球经济处于后经济危机时期的恢复期,以邻为壑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经历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80年代的全球经济处于恢复阶段,全球贸易增长不足,贸易失衡进一步加剧激化了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2008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爆发“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目前的情形与80年代类似。
第二,美国国内政策空间不足,高举贸易保护主义大旗。80年代的美国政府,在国内遭遇的情形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空间不足,尤其是货币空间遇到瓶颈。面对经济压力,里根行政分支企图动用贸易救济保护措施来保护美国国内的弱势产业,把贸易战矛头指向美国贸易主要逆差方日本和德国,从而导致美日和美德之间贸易摩擦加剧。现阶段的美国政府债务高企,通胀预期增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空间面临瓶颈,特朗普政府试图重新发动贸易战,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中国正成为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重点针对对象。
第三,中国和当时的日本、德国同样面临着汇率升值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随着80年代日德两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和美国、德国(当时的联邦德国)、日本、英国、法国之间“广场协议”的签署,日元与马克对美元大幅升值。汇率升值对促进两国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对外投资等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对两国的确实带来冲击。面临同样的考验,日本和德国不同的应对措施造就了两国经济不同的命运,二者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化解中美贸易争端,并顺利完成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上一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