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关于大学生金融消费的有关话题引发舆论关注。其中,#建议对大学生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话题引发网民讨论热潮。对于大学生如何合理使用金融产品这一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育才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高琛建议,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当前,由于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广泛影响,很多在校大学生参与到了贷款、炒股、购买基金等金融活动之中。但因为缺乏金融基础知识,金融风险意识淡薄,他们容易落入金融骗局。
——高琛
话题热度趋势图(来源:人民众云)
根据人民众云数据显示,“建议对大学生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话题热度自3月10日起升高,目前仍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舆论讨论主要围绕“普及教育”展开,金融风险相关的话题也受到热议,如“基金”“股票”“金融贷款”“超前消费”等。
网民讨论热词云图(来源:人民众云)
梳理相关报道发现,我国大学生金融消费需求旺盛,校园金融发展前景广阔。京东金融研究院《95后金融消费需求调研报告》指出,95后人口总数约为7212万,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军。其中有超过60%的95后有理财需求。但旺盛的理财需求背后对相关金融常识的不了解,加剧了该群体遭受“金融风险”的危机。
95后金融消费需求调研报告
图片来源:京东金融研究院
大学生金融知识短缺,加强经济安全教育或成当务之急。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21年1月,腾讯教育-麦可思大学生消费情况研究数据显示,33.5%的大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如何区分校园贷的渠道是否正规。近年来,大学生遭遇非法校园贷、金融诈骗事件多发。加之近两年“基金热”“比特币热”等理财市场的蓬勃发展,吸引了无数并不具备相关常识的“韭零后”跑步入场。加强大学生经济安全教育或成为当务之急。还有网民认为,经济安全教育中的网络诈骗,应该下沉到中小学。
而在实践层面,大学生金融教育形式有待探索。微博网友@股民之家指出,近阶段基金收割年轻人事件已经引起了部分群体的恐慌,也凸显了基金管理人的素质和专业修养严重缺位,对市场把握并非是想象中那样稳健和专业。希望拉年轻人过来的前提必须做好扎实工作,给全民理财打下一个坚实的全方位保障基础。早在2017年,银监会“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就已撰写《大学生金融知识手册》,该手册涵盖了多方面的金融知识,但遗憾的是并未得到广泛传播。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撰文《金融消费者教育的现状与展望》指出,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教育应该制定国家战略,统一部署实施,可探索将金融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组织设计课程内容并编写教材,确保青少年能够逐步接触金融知识并尽早养成理性的金融消费习惯。与 #建议对大学生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案不谋而合。
进入2021年,基金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就在前几天,基金又双叒叕上了热搜,但这一次却不再是年前的风光无限,而是#基金大跌#。 二月中下旬以来,基金投资一改此前的乐观局势,出现较大幅度下跌。截至3月11日,基金最惨单日大跌超过8%,已有基金13天“巨亏”近30%。有网友将此戏称为“跌妈不认”,即“基金跌到妈都不认识了”。 而此前曾被无数基民捧为“爱豆”的基金经理,自然也首当其冲成为了被吐槽的对象。据媒体报道,其中名气最大的张坤就遭遇了最强“反噬”,甚至被直接质问:“张坤你到底会不会炒股?”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早在二月初就推出过 (点击阅读) 一文,提醒投资者警惕基金热背后的高风险。今天,不妨将此文再读一遍,依旧记住那句话,“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