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以来,中美贸易战进入到剑拔弩张的状态。3月8日特朗普签署“232措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3月22日,特朗普又签署备忘录,指令有关部门根据对华301调查报告,对进口自中国的500亿美元产品征收25%的关税,正式为中美贸易战拉响警报;同日,中国商务部宣布了针对此前232措施的反制措施,发布对美国7类128个税项中止减让措施的清单,涉及约30亿美元。
4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拟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建议清单,涉及美国自中国进口额约500亿美元,公示期60天;当天,国务院明确中国将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汽车、化工品、飞机等进口商品“对等”采取加征关税措施。4月6日,特朗普再度指示美国贸易办公室考虑对中国1000亿美元进口商品征收附加关税,但美国仍然计划就贸易与中国进行磋商;随后,中国商务部和外交部相继回应表示“我们不想打,但不怕打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的演进与起伏,在资本市场引发强烈震动。对其源起、走向与影响,我们有以下一些认识:
关于源起,美国针对中国激进的贸易保护行为,是政治导向与经济诉求的相互交织,注定将对两国政经关系产生深刻影响。美国对华的政策所指,一是出于对“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规划的忌惮;二是对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排斥。前者更多对应着维护美国长期国际经济地位的诉求,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也更多地从这一层面阐发;后者是当前国际分工格局和美国经济复苏下的必然结果,有特朗普备战中期选举的现实导向。二者相互交织,意味着中美政经关系或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高压状态,而今年11月中期选举之前可能是硝烟最浓的阶段。
关于走向,中国在这场贸易摩擦中拥有的筹码要明显强于1985年的日本。但倘若贸易战开打中国经济势必受到明显挫伤,因此,“以斗争求合作”仍然可被看作是中美双方的底牌。相比于“广场协议”签订期间的日本,中国当前拥有相对雄厚的国内市场优势,与美国产业结构互补多过互争,贸易战必然重挫美国在华企业利益,对美国金融市场亦可能产生强烈冲击。因此,美国这次发起贸易战很可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之策。但贸易战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也是深刻的,这里并不是以500亿美元或1500亿美元的贸易额直接计算,而是贸易战一旦开打会加速中国在全球出口份额的回落,并给我国超高端制造业的攀升造成较大阻力。
关于应对,中国经济更需砥砺前行。长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可能成为倒逼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动力。贸易战未必真正开打,但高压态势将会持续较长时间,并促使中国在市场开放、产业政策等方面做出让步。在此过程中,切实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制造2025的争议,发展多元出口,提高核心竞争力,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这些都是贸易高压环境下须臾不可松懈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