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美贸易战的逻辑与影响)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2018年3月23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将对至少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中国商务部随后亦表示,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本轮中美贸易战的全面升级看似猝然而至,实则是内在逻辑演进的必然结果。2017年1月以来,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团队率先理清中美贸易战爆发和升级的两大核心逻辑,并在一系列报告中进行准确预警。狂风骤雨之中,理解和把握这两大逻辑,将有助于投资者预判中美贸易战走势和全球经济复苏前景。
第一,多元化涨潮激化贸易冲突。2017年1月19日,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团队指出,美国对中国贸易制裁的历史演变路径呈现“大趋势+小周期”的显著规律。从大趋势来看,2001-2016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强度总体保持波动上升趋势。从小周期看,制裁强度与全球多元化浪潮形成正向联动。制裁强度的阶段性冲高均发生在全球多元化的涨潮时期。这表明,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增速的相对走弱,美国国内更易于就针对新兴市场的贸易保护达成一致,并促使贸易制裁的政治化和极端化,最终导致制裁强度的骤升。据此,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团队率先预警,鉴于全球将迎来新一轮的多元化涨潮,中美贸易冲突将持续加剧。2018年1月,IMF的预测数据显示,随着全球经济步入普遍的真实复苏,新一轮多元化涨潮正式启动。仅两个月后,特朗普政府就大幅加强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强度,准确契合了“大趋势+小周期”的演进逻辑。
第二,贸易战与税改具有内生连续性。2018年1月17日,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团队进一步预警,对于特朗普政府而言,用于“攘外”的贸易战与用于“安内”的税改存在内生逻辑的连续性。从短期来看,税改将刺激美国经济增长,并带来商品进口和贸易逆差的大幅上升,或成为“贸易战”的直接导火索;从中期来看,面对制造业相对竞争力下降的现实,主动构建贸易壁垒是美国推动制造业投资回流的重要抓手;从长期来看,更加利好富人的个税改革方案将继续极化美国业已加剧的收入分配不均格局,这将压低制造品相对需求,并为未来全球制造品供给的相对过剩和可能的贸易冲突埋下伏笔。有鉴于此,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团队强调,中美贸易战不可避免,并且贸易战爆发和升级的风险正在被市场所普遍低估。对照现实走向,2018年年初税改落地之后,特朗普政府便一改2017年摇摆不定的贸易政策取向,在短期内加速引爆了中美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风暴来临之际,基于上述两大逻辑,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团队在第一时间对贸易战后果进行了前瞻:
第一,贸易战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一方面,中美贸易战将威胁全球经济复苏。2017年10月11日,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团队指出,2018年全球经济将经历强势而危险的复苏换挡。贸易保护主义是主要的换挡风险之一,可能使全球复苏的提速换挡遇到阻塞,甚至出现无法完成的危险。另一方面,国家利益是最现实的普世价值。就本质而言,此轮贸易战是美国通过损伤全球利益以维护自身利益的单边主义举措。由于美国经济是内生增长模式,外贸依赖性较弱,因此在本轮贸易战中,美国经济的利益损失将低于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这也赋予了其延续贸易战的底气。
第二,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其一,贸易战冲击呈现行业分化。从结构上看,美国“贸易战大棒”将优先打击两类目标。一是施压与美国过剩产能严重冲突的领域,包括贱金属、服装皮革、化工产品、机电设备等行业,以改善美国制造业就业。二是以知识产权问题为理由,对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进行精确打击,将覆盖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新能源汽车、高科技产品等领域,以维护美国制造业的尖端优势。因此,需要对行业风险进行针对性的防范。其二,本轮贸易战将与中美货币政策形成共振,需要高度警惕次生风险。在贸易战冲击下,美股中长期表现值得忧虑,而中国货币政策亦难以实际收紧。因此,人民币与美元的角力加剧,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走势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强。其三,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正在稳步转向“增长不求人”的新阶段。以十九大为新起点,中国经济的“全体系改革”加速推进,有望持续增强内生增长动力,降低对出口引擎的依赖,进一步巩固自身定力。其四,从短期来看,面对美国非理性贸易政策,中国政府不会置之不理,将通过多重举措进行合理有效的反制,维护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