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陈定定/文3月22日,特朗普签署有关美国301条款调查行动的总统备忘录,这成为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在贸易方面对中国发起的最大挑战。此后中美两国轮番过招,贸易争端不断升级。4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美国将对价值约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4月6日,特朗普宣称美国正在考虑对额外1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
美国近日来对华开启的“贸易战”进攻使中美关系陷入僵局,虽然特朗普前日发推特表示:“税收将会变成互惠的,中美将会在知识产权上达成协议。两国都会有伟大未来!”但是,中美贸易摩擦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够解决的。
当前中美间发生贸易争端的根本原因在于中美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暴露,这是两国实力关系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
可以说,当前“贸易战”启动不是以特朗普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中美发生贸易冲突的重要背景是中美两国竞争关系的变化:一方面,随着中美两国实力的不断接近,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忧虑大大加深,美国战略界对中美两国的全面竞争有了高度警惕,中美间的战略竞争氛围愈加浓重,美国决策层将在经济、军事、科技各个层面开展对华竞争政策,此次贸易摩擦只是其中一个领域的反映。
另一方面,美国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不认可也是此次贸易争端背后的深层原因。特别是美国对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所获取的利益“有情绪”,而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就成为特朗普挑起贸易争端的直接原因。
从整体来看,此次中美贸易战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特别是在特朗普的眼里,美国对华的战略忍耐力已经到达临界点,必然要对华发起遏制和打击。从中可以看出,特朗普个人的因素对贸易战推动,也起了一定作用。
一方面,特朗普独特的“商人”背景使其对贸易赤字更加敏感,对贸易议题更加关注;另一方面,特朗普性格激烈,行事风格果断,使其在推出关税制裁政策时更加决绝迅速。不得不说,特朗普个人给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增加了消极因素。所以,学界一直也在揣测,美国对华贸易制裁政策或更激进。
表面上看,美国对华开启的一系列制裁手段主要目的是要中国降低美对华贸易赤字,并促使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实际上,美国此番对华动作的深层目的是想打压中国经济的崛起势头,尤其是中国科技创新经济的崛起势头。特别是此次中兴事件,加大了外界对此的猜想。
其实,美国方面非常清楚,中美间的贸易逆差实际上并不是中美间的重大矛盾,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的集散地,而美国又在金融市场中占据着独特地位,美国对华贸易产生持续逆差是正常的。
实际上,中国逐渐崛起的科技创新经济才成为了美国所忧虑的重点问题。“中国制造2025”已经成为美国在“301调查”报告中重点指责的对象。在报告中,它指出:中国采取多种方式迫使美国公司向中国公司进行技术转让;中国通过对美国公司的投资或并购,来实现大规模的技术转让;中国实施或支持对美国计算机网络的侵犯,以获取重要商业信息。
可以看出,美国当前特别针对中国在技术转让等知识产权领域的做法,实际上,是在担忧中国通过“中国制造2025”推进国内制造业升级,威胁美国在科技创新经济领域的全球制高点地位,减少美国在科技经济增长上的利益。从根本上来说,美国是在对“中国崛起”发起遏制,改变中美关系实力对比迅速变化的趋势。
就眼下而言,中美在贸易领域的竞争和冲突不会在短时期平息,而可能随着中美竞争关系的升级而深入化。
不仅如此,美国也正在以自己的姿态向世界盟友传递信号,表明自己的对华贸易政策立场。这样一来,若美国与欧洲等国共同在对华贸易政策立场上达成一致,转向消极,或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的伤害。
因此,在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升级的背景下,中国不仅需要对美展现出自身的反击决心,也需要坚定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贸易争端。一方面,中国可以在对外开放中国扩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坚定地走“中国制造2025”路线,加快自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对美竞争中增强自身的底气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