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09日人民网发表文章《山东济南:致力建设“善感知 有温度 会呼吸”的智慧泉城》,点赞济南智慧泉城建设,以下为报道全文。
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在这里可以了解道路交通、雨量变化、空气质量等整个城市的运行变化实时数据,可谓“全局在胸”。(资料图)
来到济南,不但能游览如镜的大明湖、喷涌的趵突泉,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泉城的天作之美。更重要的是体验信息化带来的出行、就医、办事的高效和便捷。天上看云知气候,地上看水知旱涝,路上看车知拥堵,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这是济南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智慧生活”。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需要‘山’的风骨、‘泉’的精神、‘湖’的开放、‘河’的奔畅、‘城’的包容。”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用这样的妙语形容济南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引发强烈反响;国内外专家对“善感知、有温度、会呼吸”的智慧泉城也给予肯定和点赞。
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将“沉睡”的海量数据通过“城市大脑”汇集,由“神经系统”激活,通过“智能感官”实现与市民互联互通、共享共治。这是科技信息快速发展时代,山东省济南市交出的新答卷。
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前左一)向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前左二)介绍智慧泉城建设情况。(资料图)
感知之城:
市民参与城市治理
海量数据“牵动”城市神经
宋伟康是济南的一位上班族,近期发生的一件小事,让她记忆深刻。
“小区门口车辆乱停乱放,造成上下班高峰严重拥堵,我通过网站反映给市民热线,没想到,第二天就得到回复!”宋伟康对于如此高的行政效率非常满意。她说,为了更直观些,她拍照并上传了图片,没想到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
“这是对城市大数据进行整合后,‘挖矿’得到的‘宝贝’。”在济南市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智管中心),济南市经信委主任汲佩德告诉记者,智管中心是城市的“大脑”,是海量数据的“总指挥”,不但接入了政务大数据,还将路灯杆、井盖、停车场等“沉没资产”,转化成可以生产、流通的优质数据资源。“城市大脑”通过遍布全市的“毛细血管”和“智能感官”,实时采集城市数据,并获知问题的发生。
“在这里可以了解道路交通、雨量变化、空气质量等整个城市运行变化的实时数据,可谓‘全局在胸’。”汲佩德指着LED大屏幕上不时变换的各种数据说,作为全国首个“先进级”政务云试点单位,济南大数据平台汇聚了8500多万条数据记录。目前,建设形成了人口库、法人库、空间地理、电子证照四大基础数据库,实现了62个部门的互联互通,2355个数据接口面向社会开放。
大数据就如同“泉水”,为新型智慧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支撑。正是部门的互联互通和数据的开放共享,让济南这座城市变得“善解人意”:群众的喜怒哀乐,牵动着城市的“心”,不管你在与不在,见与不见,城市的管理者,都会给你满意的答案。
在济南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一次办成”窗口,崔玉芬女士20分钟就拿到了营业执照。(摄影 宋翠)
温度之城:
幸福就这么简单
新办企业20分钟拿证
“没想到20分钟就拿到了营业执照,不到一小时,公司的全部公章刻制完备,还完成了银行开户,省了我到处跑腿!太方便了!”提起近日到济南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一次办成”窗口办事的经过,崔玉芬女士一脸欣喜。
“对政务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为老百姓提供个性化、全链条服务。”济南高新区行政服务与审批管理局副局长陈波介绍,运用区块链技术,高新区建设了智能政务“企业开办一次办成”协同管控平台,打通了市场监管局、公安、人社、税务等部门的业务专网,让各自为政的“沉睡数据”动起来、跑起来,实现了业务办理的协同化、全程化和智能化,新开办企业在窗口用1个小时就能完成证照及公章业务,大大减少了群众在多个部门、多个窗口之间来回跑的成本。
这是济南市“一次办成”改革的一个缩影。济南市政务服务中心整合汇聚了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搭建网上办事大厅,设置“马上办”综合窗口,政务服务从“只跑一次”向“零跑腿”“不见面”“全程网上办”大步迈进。目前,36个部门进驻服务大厅的497个事项中,88项实现零跑腿,399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在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记者遇到了来看病的李大娘,没有文化的她最头疼跑医院,每次都得由人陪同,现在不用了。“政府想的这办法真好,看病再也不用孩子们操心,我自己拿着卡就全办了……”与记者攀谈期间,她发自肺腑地不停夸赞,让记者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
自今年6月试点电子健康卡(虚拟的二维码)以来,济南市实现了跨医疗机构的健康医疗服务“一卡通用”、智慧就医,目前已有3家医院、3个社区服务中心实现了互联互通。电子健康卡集预约挂号、诊疗检查、交费取药等服务于一体,去任何一家医院就诊“一卡通办”,真正实现诊间结算,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