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记者刘一鸣报道)每一年的教师节,总有一批青年人满怀热情踏入教师岗位;也有一批老教师将要离开三尺讲台;有人离开家乡,为援疆工作奉献力量;还有人在村中被孩子的爱与善良围绕……
9月10日,专属于老师日子,同样的节日,不同的情怀。
初为人师,教师节迎来职业“成人礼”
“我的妈妈是老师,看她给学生讲课,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那时感觉老师的形象好高大。”21岁的郑梦娇,今年8月正式成为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的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即将到来的教师节,是她职业生涯的“成人礼”。
9月8日采访时,郑梦娇告诉记者,在她人生不同阶段,“教师节”也有着不同的意义。
小时候,“教师节”在郑梦娇眼中是陪伴。因为在这一天,平时忙碌的妈妈会有半天假期,可以和她在一起,陪她学习,陪她玩。
长大后,“教师节”在郑梦娇眼中是祝福。“慢慢懂得了老师的操劳与不易,这一天,我会为老师送上祝福,也许是一张小卡片,也许是一条简单的信息。”郑梦娇说。
当走进师范大学的校门,“教师节”在郑梦娇眼中是期待。郑梦娇说:“想听孩子们叫我‘老师’,期待与孩子的相处,内心憧憬却又忐忑,充满好奇与陌生。”
开学第一堂课,当班里60多双眼睛看着她,齐声喊着“老师好”时,郑梦娇用“备受鼓舞”形容自己的感受。
“当了老师,才发现自己想和每个孩子成为朋友,想把心和他们贴在一起,建立亲密的关系,用爱去传递知识。”郑梦娇说。
乌鲁木齐市第八十小学教师陈筱君正在为孩子讲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即将告别,更加懂得陪伴的意义
从奎屯到乌鲁木齐,从中学到小学,从语文老师到思想品德老师,28年来,乌鲁木齐市第八十小学老师陈筱君从未离开过心爱的讲台。
2017年的教师节,是陈筱君和孩子们共同度过的最后一个教师节。明年,她就要退休离开学校。
“有太多不舍、留恋。这个教师节,我更懂得了陪伴的意义,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陈筱君说,当老师这些年来,最幸福的事是得到孩子们的爱。
至今让陈筱君记忆犹新的是2005年的教师节。节日前夕,陈筱君的父亲逝世,在教师节活动上,看着孩子们为她送上节日祝福,陈筱君想起了同为教育工作者的父亲,留下了眼泪。班上的孩子看着老师哭了,就用小手紧紧拉着陈筱君,一边为她擦去眼泪,一边说着:“老师,你别哭,别哭……”
“那些孩子是一年级新生,虽然我们相处时间不长,可孩子们的言语与举动却温暖着我。”陈筱君向记者讲述时,声音哽咽了。
当老师让陈筱君幸福感满满,因为在她眼中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我喜欢这个职业,如果有可能的话,下辈子我还当老师。”陈筱君说。
援疆教师吴东平正在为孩子们授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离家千里,再为援疆尽份力
“教师节我打算师徒结对,带一名教师当‘徒弟’。”浙江省第九批援疆教师吴东平说着自己的节日安排。
吴东平原是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北小学的语文教师,2017年2月,他作为援疆教师来到阿克苏地区,负责“浙江省援助阿克苏地区(含兵团一师)中小学双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小学国语班的教学工作。
今年9月10日,是吴东平在新疆度过的第一个“教师节”。采访时,他正在选自己结对的“徒弟”。
“我们援疆教师团队准备在阿克苏培养上百名骨干教师,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在节日里,为教育援疆多做一件事,多尽一份力,这才是节日的价值。”吴东平说,十传百,百传千,就能让更好的教育惠及更多孩子。
往年教师节,吴东平总会收到孩子们自制的节日祝福卡片,而今年在新疆“过节”,虽然没有孩子们的陪伴,但援疆工作却赋予了这个节日更深刻的意义。
“教师节,我还要去走访一下我的结对‘亲戚’,虽然家人不在身边,可我有‘亲戚’陪我一起过节,这个节日变得更充实了。”吴东平说。
叶城县库木巴村的孩子们得知杨婷老师生病仍坚持上课后,为杨婷写的小纸条。(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驻村时节,被孩子的爱与善良围绕
“村里孩子表达对老师的感情,朴素、大方、不遮掩,他们会在晚上下课时大声说‘老师我爱你’,会把家里种的梨子、自己最喜欢的玩具送给我。”新疆大学老师杨婷告诉记者。
今年3月,杨婷成为新疆大学驻叶城县库木巴村工作队的一员。
驻村的半年时间里,杨婷收获了不少来自村里孩子们的感动。前不久,她生病发烧仍坚持上课,当回到办公室时,杨婷的桌子上多了几张稚嫩笔迹写下的纸条。“很温暖,知道自己被孩子们牵挂着,我对孩子的爱他们感觉得到。”杨婷说。
除了大学校园里学生的关心与问候,杨婷也收获着村中孩子的爱与善良。在驻村中度过教师节,杨婷收获的是多一份的祝福。
“其实不管在哪里,教师这个职业意义都是一样的。从高校来到村里,但仍旧在传道、授业、解惑。我现在的工作就是让村民头脑更清楚、口袋鼓起来、笑容多起来。”杨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