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目前掌握到的信息,谷歌的Fuchsia有两个内核,一个是轻量级的,Little Kernel,主要用于物联网等小型设备,另一个是Magenta,这是从Little Kernel开发出来的,可扩展性更强,能兼容手机PC操作系统的升级系统。最终Fuchsia不仅要连接万物,还会满足手机和电脑设备。显然这是不同的发展阶段,连接物是它的切入点。”
吕廷杰还表示,相对于谷歌,全产业链设备生产商华为对于5G可能带来的变革,或许有着更深刻的理解。5G是云存储、边缘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的必要前提。所以他认为鸿蒙并不是为4G打造的某种备胎,而是一个面向5G的操作系统,而这个操作系统并不是目前手机上的终端操作系统,而是一个网络操作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相比谷歌还有一个优势在于硬件,手机加上各种智能终端,华为一年的硬件销量就超过3亿台,操作系统应用的场景得到极大地拓展。但是,在最关键的生态上,目前谷歌依旧强大,十多年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比拟的。
余承东表示,对比谷歌的Fuchsia ,鸿蒙OS有3倍到5倍的效率提升,华为的微内核已经投入商用了,可以用于高安全级别的,人脸识别、验证、安防等领域。
而错过了PC时代、移动互联时代的操作系统市场,在未来的IoT时代,中国的科技公司能否扳回一局?
华为还有一记神来之笔
一位软件从业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论华为还是谷歌,都是面向IoT时代做生态,但是未来IoT的商业模式是怎么样的,还不知道:
“手机时代,模式是一软多硬,电脑时代也是一软多硬,即一个操作系统对应多个硬件公司。IoT时代不知道一软多硬还是多软多硬,不知道软件公司更多还是硬件公司更多,华为还是想做更多硬件,这是它主要的利润来源。”
虽然鸿蒙系统并没有直指安卓操作系统,但是,华为构筑生态的神来一笔是方舟编译器。
早在华为P30 的发布会上,华为就已经推出了方舟编译器,并且已内置在 EMUI 9.1 中。根据华为的官方测试,方舟编译器能够提升手机系统操作流畅度 24%、系统响应性能 44%、第三方应用操作流畅度 60%。
何为编译器?最基本的解释就是,将人类语言转换成机器语言。比如打开微信发送信息这一人类的动作,就要转换成机器语言处理,但是CPU、内存不能直接执行,在这个之间就需要编译。
严格来说,编译器属于操作系统中的有机部分,很多操作系统里面自带编译器。打个比方,操作系统如果是文学门类,那么编译器就是翻译。不能说翻译完全属于文学,文学就一定要包含翻译,但是两者之间存在部分从属包含关系,但又是相互独立的部分。
因此,通过编译器,可以曲线地深入安卓生态,并且拉拢开发者来使用方舟编译器开发应用。
华为强调方舟编译器的优秀,这是一种迂回的打法,一种基于技术的商业策略。华为向市场注入复杂度,是为了更好地建立生态,让更多的开发者加入到鸿蒙OS乃至华为整体生态当中。
因为操作系统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苹果操作系统形成闭环、带有原生应用;安卓系统比较开放,有自由度在里面,有自己的UI风格。这些印象已经深入人心,也很难改造。
也就是说,在操作系统的生态中,从应用层面的竞争,到广为人知的交互、技术规范方面,华为很难去竞争,华为通过编译器要拉拢的不是操作系统C端用户,这些已经被占领了。这不是一年两年,甚至不是五年十年能做成的事情,而是国外科技巨头花了几十年的精力去推广的IT世界规则,他们出发得早,已经打造了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包括上下游和开发者。
所以,华为的策略是去占领新的技术模式,往凝固的安卓、苹果操作系统中注入新的复杂度,把编译器的概念深深带入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传递出这个东西有别于操作系统,而且有很大不同,而且可以独立于操作系统。
就好像,安卓开源世界是一个银河系,有诸多版本,谷歌之外还有其他公司在维护,也有社区开发者在维护,华为想要从编译器进入体系占据一席之地,不是重新定义交互,不去开发新的应用,别人的应用用华为的编译器更快,而且“翻译”出来的东西在操作系统上运行效率更高,必然吸引开发者。
这是一个巧妙的路线,用了原先的操作系统,遵守了对方的规则,然而能够通过技术层面突破。这不是一个壮举,但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南财快评:鸿蒙起飞,构建华为新的核心能力
从鸿蒙操作系统的名字上看,表达了以任正非带领的华为开放和谐的世界观。鸿蒙是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华为为了避免被谷歌安卓操作系统限制,而把多年处于二线地位的备份操作系统转正的举动。
从鸿蒙的体系架构上来看,其采用了LiteOS这种RTOS和linux底层混搭的操作系统架构,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在JAVA生态上和Oracle有知识产权上的竞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适配5G所带来的低延时实时互操作场景。鸿蒙是华为体系的一次重要创新,未来会承载很多移动端和物联网的应用场景生态,将构建华为新的核心能力。
国内虽然在互联网时代有很多大体量的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公司出现,但是在本质上他们诞生的驱动力和很多传统公司是一样的,都是市场驱动。所谓市场驱动就是通过满足市场上已有的需求来发展产业和经济。
目前中国已经进展到了市场驱动+技术驱动阶段,未来还需要经历创新驱动和科学驱动的阶段。中国经济已见证过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未来还会依次在半导体、5G、软件和制造上给无数从业者千载难逢的大机会。面对中国经济不必悲观,中国经济的韧性必将由创新驱动和科学驱动的公司所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