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市氣象台9日發布“利奇馬”第1期預報后,濟南市防指9日下午發布汛情藍色預警;10日上午,根據濟南市氣象台的“利奇馬”第2期預報和暴雨黃色預警信號,濟南市防指將汛情藍色預警升級為汛情黃色預警;10日22時45分濟南市氣象台發布暴雨橙色預警后,濟南市防指決定啟動防汛Ⅱ級應急響應;11日11時25分暴雨橙色預警信號升級為暴雨紅色預警信號,濟南市防指11時45分啟動防汛I級應急響應……
8月11日一早,濟南報業推出的《@濟南人這份泉城度汛攻略請收好!》在“愛濟南”新聞客戶端推送后,立即成為濟南人微信朋友圈爭相傳閱的文章,閱讀量超過6.5萬次。
一次次緊急通知,一次次及時預警,一條條提醒信息……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萬無一失,奪取防汛防台風主動仗、必勝仗。而事實也証明,當狂風開始大作、暴雨傾盆時,我們實現了坦然應對,與風雨誓比強。
暴雨來襲時,全市各級各部門積極應對,各區縣啟動最高級別響應,按照職責分工和實時指令,高效率地開展各項工作——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下達緊急“停工令”,要求所有在建工程項目立即停工,嚴禁冒雨冒險施工作業;市教育局下達緊急“停課令”,要求中小學、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民辦教育培訓機構一律停止校園(教學場所)活動;各大汽車客運站發往濟南以東方向客運班線全部停運;全市17座黃河浮橋全部拆除,徹底消除風險隱患;各景點、公園一律不得接納游客;供電單位提早部署,積極完善應急預案,加強組織領導,把握重點區域,部署防范應對措施;燃氣公司24小時密切監測市區管網運行情況及各場站雨情……
出現險情,高效從容應對——小清河歷城一處堤防出現缺口,經過緊急處置后解除了危險;長清區發生村級道路旁山體坍塌1處,緊急封路;南部山區發生小型崩塌10處,均安全處置;章丘區官庄盆崖公路沿線發生滑塌造成道路堵塞,及時清理完畢通車;308國道因大樹被風刮倒交通遇阻,接警后天橋區消防大隊梓東中隊立即趕到現場,僅用15分鐘就將大樹清理完畢,恢復路面通行;濟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紛紛沖入雨中,將最新汛情實時直播,呈現給廣大市民……
從容與有序,得益於這座城市的厚積薄發。我們牢牢堅持“防字優先”——早計劃、早部署、早檢查、早落實、早發現問題、早消除隱患,讓工作跑在災害之前;我們及時發布防汛預警信息——新聞客戶端、報刊、廣播、電視、手機短信、信息網絡、電子顯示屏等媒介編織成一張巨大的信息網,城市汛情實時預警信息在這張信息網上快速流通、告知;我們的防汛工作常備常新、有備無患——各級防汛搶險隊伍接近於實戰的應急演練、大到積水片區小到積水點的整治、每年都在疏浚的排洪河道和下水道、開展細致全面的防汛設施大檢查……每一次未雨綢繆的努力和防患於未然的付出,都是為了百姓的安心放心。
關鍵時刻,這座城市把防汛作為頭等大事、首要任務,各級統一組織、統一指揮和統一調度,不讓一個地方有紕漏,展現了城市管理的成熟高效與防汛度汛機制的科學完備,用風雨擔當的果斷行動守護了1000萬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眾志成城濟南人守望相助擊退“暴雨狂風”
13日凌晨,好消息傳來——章丘區相公庄街道東皋西村最后一名受困群眾被成功救出。受台風影響,章丘區及周邊區域普降特大暴雨,多地受災嚴重,其中東皋西村約2000名村民被困。災情就是命令。從8月11日晚開始,救援力量不斷向這裡集結,應急管理、公安交警、武警官兵、消防隊員、醫療保障、志願者等組成的救援隊動用挖掘機、推土機、直升飛機、皮劃艇、沖鋒舟等專業救援設備,持續不斷開展近30個小時救援,全體村民均成功獲救。
災難無情人有情。在這次與暴雨的搏斗中,全市人民齊心協力,全力以赴打好這場硬仗。一股股愛的暖流、一次次善的義舉,擊碎了狂風暴雨的冷酷。
8月11日,台風天氣中的泉城義工泉城廣場志願服務崗像往常一樣熱鬧。一大早,泉城義工志願者李愛萍、兵媽媽齊亞珍、張亭、趙美就不約而同地來到小木屋,像往常一樣將小木屋打掃干淨,穿上“紅馬甲”在這裡值守。與平時不同的是,當天有好多前來避雨和問路的市民游客。來自上海的張女士帶著上高中的兒子趁暑期來濟南游玩,原本已經買好了回程的高鐵票,但因為天氣原因回不去了,於是到泉城廣場游玩。雨下大了,母子兩人隻帶了一把傘,十佳義工李愛萍就把自己的雨傘借給了她。為了能讓市民游客安心避雨,李愛萍自費購買了瓜子、花生等零食,讓大家在小屋裡有“在家”的感覺。台風過后,泉城義工又向全市志願者發出倡議,號召大家積極參與災后秩序恢復工作。
8月12日7時34分,歷城公安分局董家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稱,有一名老人在趙家橋村附近被水沖走。董家派出所民警立即出警處置,因不了解老人具體位置,民警就在現場附近涉水展開搜救工作,終於在一處小樹林中發現了被水沖走的老人。民警和應急救援人員蹚著齊腰深的流水,用繩索將老人救出,並送到醫院檢查身體,直至將老人安全送回家中。
暴雨中,愛濟南市民記者記錄下一個又一個感人的瞬間。市民記者任善昆寫道:8月11日16時10分,濟南郵政七裡山投遞部投遞員第二次敲開我的房門,送來今天下午的投遞信函,認真掃碼、請收件人簽名、核對收件。此時,室外風雨交加,感動之際道一聲:辛苦了,投遞員!愛濟南市民記者馮曄寫道:8月11日的大雨,導致山景園小區七、八號樓停電。物業人員搶修未果,晚9點為每戶業主送來一根蠟燭。事雖不大,但這一點光亮,卻暖和著我們的心。
凡人善舉,展現了這座城市的溫情。8月11日晚,歷下區大明湖街道縣西巷社區收到了一份別樣溫暖的“外賣”,轄區70多歲的老黨員楊念美,讓兒子王新為社區防汛值班人員送來剛出鍋的水餃。王新說:“我經過居委會時,看到燈還亮著,你們社區干部還在為了居民的安危辛苦值班,這些年來小區的變化,我們看在眼裡,社區干部們的拼勁,我們也感動在心裡。今天想向堅守一線崗位的工作人員表達自己的一點心意。”
風雨中,像這樣的感人瞬間,隨時隨地都在上演,溫暖著整座城市。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眾志成城,勠力同心。在抗擊台風暴雨的過程中,那些逆風涉水前行的身影,用行動展示了這是一座有溫度的城市、一座有擔當的城市、一座屹立不倒的城市。(王彬)
(責編:王吉全、胡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