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16日讯 8月15日,是一个值得人类铭记的日子,74年前的这一天,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今年的这一天,在武汉市,一位22岁的小伙子吴兆宇,独自一人带着花与酒,前往武昌区伏虎山郝梦龄将军墓前祭奠将军。82年前,郝梦龄将军壮烈牺牲在抗日前线。
郝梦龄将军墓。市民吴先生 摄
小伙从小就崇拜抗日英雄
吴兆宇是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生,目前在武汉市江夏区一家汽车公司当工程师。他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他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阳街人,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是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
从识字起,他就对历史特别感兴趣。从小学到现在,他观看过历史题材的电影与电视剧不计其数。其中,与抗日战争有关的《太行山上》《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电影与电视剧,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是很多抗日英雄的崇拜者,小学时,他看完电影《太行山上》后,就记住了郝梦龄将军的名字。后来,他开始有意识地搜寻与郝梦龄将军有关的史料阅读,知道在武汉还有条路叫郝梦龄路,也晓得郝梦龄将军墓在武昌伏虎山。
在特别的日子给抗日名将扫墓
吴兆宇称,读大二时,他曾到武昌伏虎山游玩,认真阅读过郝梦龄将军墓碑上的文字。今年8月15日,他萌生了给郝梦龄将军扫墓的念头。
天刚蒙蒙亮,他就在江夏大花岭的租住屋内,将一份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诏书打印在纸上,并将诏书的语音版下载到手机中。购买了一瓶将军殉国之地山西产的汾酒,还买了一束菊花。
当天上午9点,他在转乘几趟车后,来到郝梦龄将军墓前。他轻手轻脚地把将军坟墓上的枯枝落叶清理干净后,打开手机给将军播放投降诏书录音。接着,他将汾酒倒在将军墓前,“第一杯敬将军,第二杯敬忻口会战阵亡的将士,第三杯敬抗战中为国捐躯的所有将士。”
郝梦龄将军
吴兆宇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当天中午,在离开郝梦龄将军墓之后的下山路上,他把自己当天祭扫将军墓的经过与感想写成了一篇不足500字的稿子,发在微信朋友圈中。
吴兆宇的母亲叶女士说,看到儿子发布的这篇文章后,她与丈夫都很激动,“很自豪”!
武汉有四条用抗日英烈名字命名的道路
武昌文史专家刘谦定说,在抗日中牺牲的英烈很多。抗战胜利后,为纪念其中四位与武汉关系极其密切的英烈,人们就将武汉的四条道路用他们名字来命名,这四条路分别是:刘家祺路、郝梦龄路、张自忠路和陈怀民路。
刘家祺是武汉人,他与郝梦龄将军同时牺牲在山西的忻口战役中。后来,两人的灵柩都由山西运到了武汉,安葬在武昌伏虎山。
张自忠将军牺牲在抗日战争的湖北宜城地区;陈怀民牺牲在武汉天兴洲。
吴兆宇在朋友圈发布的文章节选内容如下:
余自幼爱历史,崇拜英雄,遂独自一人来伏虎山为郝梦龄将军扫墓,告慰英灵。
将军是在忻口会战中为国捐躯的,此战虽未功成,但依旧壮我国威,扬我国魂。
将军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身先士卒,沙场殒命,马革裹尸而还,无愧民族英雄。来之前在路上阅读将军留下的家书,家书写下的六日之后,即阵亡于忻口,思之令人断肠。
倒满美酒,洒于墓前,第一杯敬将军,第二杯敬忻口会战阵亡的将士,第三杯敬抗战中为国捐躯的所有将士。
下山,草木幽幽惟有蝉鸣,心中有太多所想却无言会。
链接:郝梦龄将军简介(资料来自新华社)
郝梦龄,1898年2月出生于河北藁城。郝梦龄多次参加军阀混战,见“人民遭殃、流血千里”,深为忏悔和痛恨。全面抗战前夕,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反革命“围剿”,郝梦龄对同室操戈非常反感,曾两次请求解甲归田,均未获批准。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郝梦龄请求北上抗日:“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我应该去抗战,我应该去与敌人拼。”同年9月,郝梦龄率部北上,在与妻子、儿女话别时说:“我爱你们,但我更爱我们的国家。”他写下遗嘱,下定为抗日牺牲的决心。
郝梦龄将军遗书
1937年10月11日,郝梦龄率部参加忻口战役,与日军激战数日。10月16日,因南怀化高地被日军占领,郝部奉命担任反攻任务,郝梦龄接到任务后,立即到前线督战,反攻大军分数路扑向日军阵地,连克敌人几个山头。
郝梦龄决定乘胜追击,于是挥兵奋进。在通过距离日军阵地只有200米的一段隘路时,郝梦龄被日军的机枪击中牺牲,时年39岁。他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
郝梦龄阵亡后,士兵在其衣袋里,发现一封尚未发出的致友人信:“余受命北上抗日,国既付以重任,视我实不薄,故余亦决不惜一死以殉国,以求民族生存。此次抗战,誓当以沙场为归宿。”
1937年10月24日,郝梦龄将军的灵柩由山西运到武汉,被安葬在武昌伏虎山。
武汉各界迎接将军遗骸
为表彰忠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于1983年追认郝梦龄为革命烈士。(记者陈奇雄 实习生黎宛冰 陈飞扬)
【编辑:彭向东】
(作者:陈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