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日本二战无条件投降纪念日。
本人正巧在东京旅游,于是决定去靖国神社门口看热闹。对于某些日本人来说,这是很耻辱的一天,而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是扬眉吐气的一天。小时候就有一本书《八一五这一天》,忠实记录了中国军民得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举国欢庆的场面。对于日本乃至亚洲各国,这一天都非常敏感,从市谷地铁站出来,就看见路边停着一长串警车。
这种大型警车都有金属屏蔽网,是防暴警察的专属装备。
警车旁的人行道上,有防暴警察手持警戒棍站岗。
防暴警察全身披挂,手中拿着大约130mm长的警戒棍。为了避免一些麻烦,本人在拍照过程中,尽量避免拍摄警务人员的正面,暴露他们的面容。这里有一个拍摄技巧,各国执法单位都不愿游客拍摄面部,因此在拍摄前可以跟执法人员沟通,只拍摄装具或背影,他们通常都会同意。
这里的警车有很多类型,还有专用的广播车。
大型警车内部有白布帷幔,根本无法看出车内人员和装备情况。拍摄这辆车是因为看到车内有颤动的电话线,才发现里面有警察正在通过电台进行联络。拍摄时,车门突然开了,走下两名防暴警察,晃晃悠悠走进旁边的便利店。
路上遇到的一位大爷,左胸别着白色的绶带,看着应该是刚从靖国神社出来的。对于日本民众来说,靖国神社里面供奉着在战争中丧生的亲人,去靖国神社参拜并非什么国家大事,而是家事,这点与我们通常的理解有些不同。
大型警察还有轮挡,这个设置还挺少见的。
临近靖国神社的路口,看到一辆警车顶部完全打开,一名警察站在车顶居高临下进行警戒。
从市谷站出来,左转就是靖国神社的两个巨大的石灯笼。这里距离靖国神社很近,不需要经过外面那个大鸟居。面对靖国神社时,两个石灯笼左侧是陆军,右侧是海军,底座上有青铜铸造的两个军种在战争中的战斗场景。美军占领期间,根据东京都和警视厅的指示,战斗场面雕刻被混凝土填充,1957年复原。
陆军石灯笼底下一群鬼子正在玩COSPLAY,每年这里都有这样的一撮,没有大声喧哗,只是慢慢晃动着旗子,吸引民众和游客拍照。
当天东京气温33℃,穿着这样的一身儿,看着就非常难受。
这张照片中,左侧是挺著名的一个鬼子,以前总是穿一身日俄战争的旧日本陆军制服,今年来的只有军帽和照片,因为他终于“学好了”。右边一位大叔看起来年岁也不小了,已经称不上什么“尚(上)武(午)精神”,完全是夕阳景色。远处一位COSER更加了不得,穿了一件纳粹德军制服,呃,很有个性。
海军石灯笼这里非常安静,没有什么海军COSER。其实本人倒希望有几个海军的站这里,看他们互相骂“马鹿”。
海军石灯笼一旁就是东京都消防厅的消防车,想在这里烧点什么还是挺困难的。
正拍照时,看到几名东京消防厅的消防员走进靖国神社,看来是检查内部的设施。对于木结构为主的日本传统建筑物来说,火灾绝对是最大的威胁。
靖国神社的正门和青铜鸟居,左边是一个净手池,右边是东京都警察的临时帐篷。青铜鸟居正面的文字被凿掉了,可以看到留下的痕迹。
这个帐篷还挺有日本特色,里面有几名警察正在办公。对于这些警察来说,今天绝对特别紧张,生怕有什么事情发生。
左侧有靖国神社建立150周年的告示牌。明治2年(1869年),靖国神社前身的“东京招魂社”落成,以纪念戊辰战争中为恢复天皇权力而牺牲的军人。
在神社正门,看到一个老鬼子正在对民众说着什么,不少人在拍照。
老鬼子穿的还挺周全,打着绑腿。
这里还有什么募捐活动。靖国神社本人是不会进去的,就此打住,向外走。
青铜鸟居背面右侧是“明治十九年十月建立”字样,就是1886年建成。
左侧有“大阪炮兵工厂铸造”字样。
往外走时,突然听见一阵吱嘎吱嘎的声音,原来是前面拍到的那位德军COSER从身边走过。那个奇怪的声音是他的靴子发出的。
这身太特别了,本人忍不住追过去抓拍两张。他右手还挎着一顶M35钢盔。
穿着二战德军军服,参拜靖国神社,实在有点恶搞的意味。
这位COSER很敬业,衣服非常到位,就是气质差距太远。
看他吱嘎吱嘎走进靖国神社,不知道该吐槽什么。只觉得槽点太多,不知道该先吐哪个。
走过这个青铜鸟居时,会有部分民众鞠躬致意,仿佛就是习惯。本人游览普通神社时,也会看到有民众在鸟居下鞠躬,念念有词。
日本警察全身披挂站在路边执勤,手里拎着伸缩警棍,可以看到腰间还有手枪。
后腰还有手铐。日本警察素质非常高,即便这样高温,依旧穿戴整齐,站在烈日下。
靖国神社外面在进行整修,围挡上有一些历史照片和介绍。
一直过了石灯笼,听见有叽里呱啦的日本话,看到一片帐篷里,正在开着什么会。
一位大爷在说着什么,语气也没有啥变化。
这样的高温,穿成那样,就算帐篷里有降温的水雾,还是会比较难受。
这是第33届阵亡者追悼仪式,日本人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巧妙,回避历史、正义、战争,而是从阵亡者悼念仪式入手。
在外面还是参加免费的说明牌,但民众大多停下听一耳朵就走,甚至根本不会理会他们的存在。
这样一片帐篷,规模算是非常大了,看来日本还是真有些人想搞点什么动静出来。
1893年建立的大村益次郎铜像,其人是幕府末期维新期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引进西方军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称为“日本陆军之父”。
大村益次郎积极参加建立东京招魂社,在确定场地后被守旧派暗杀。
这座雕像上的碑文是三条贯美撰写,由于是汉语完全能够通读下来。
靖国神社路边的石灯笼,这也是一种供奉物,很多企业或个人出资定做这样的石灯笼,敬献到这里。
靖国神社社务所的告示,禁止使用大功率扬声器、无人机,并禁止网络直播。
路边有一片樱花树,每棵树下都有一个樱花形状的石碑。
这些石碑里的樱花各不相同,应该都是瓷器组成的。
石碑的右上角有这棵樱花树的来源和敬献者的名称,看了一下,大多是XX县遗族会。
有些东西并不张扬,但能够看出其背后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