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荔枝新闻报道,日前网上出现一款所谓的“文凭生成器”,用户可自行编辑生成各类大学毕业证图片,这款软件承诺:“100%高仿,你看不出来是假的。”但是,这种生成的文凭,无法经得起招聘单位的考验,稍有专业鉴别能力的人,都能轻松识别假货。更可笑的是,当下载这款软件的时候,电脑还会提醒有中毒风险,可见它在技术安全上也毫无保障。
鉴别大学文凭的真伪,不外乎“肉眼识别”和“技术识别”两种方法。伪造证件再“真实”,也会在一些细节上露出马脚,比如颜色、字体等,若自己观察,真伪证件差异不小。即便无法肉眼识别,到学信网上仔细查阅,也能迅速辨别真伪。其中原理非常简单:每个大学毕业生的毕业证、学位证上都有独一无二的编码,而且这些数据早已录入学信网,即便证件丢失,也能在网上查到一个人的学历背景。即便能伪造证件,也不能伪造编码,在大数据的慧眼下,这些造假行为毫无生存空间。
而且,买卖假证在法律上也被明令禁止。值得注意的是,网上一键生成“大学文凭”,与那些在地摊上买卖假证的行为,还是有所不同。前者如果只是自娱自乐一下,不用于非法用途,或许无关紧要,但后者则触及了法律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有明确规定:“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买卖假证被严查的事情,其实一直不绝于报端,舆论场上对造假者的痛斥,也一直存在,但这些不良现象仍不时出现。2015年7月,只有小学文化的某湖南女子在火车站购买一张假的高中毕业证,在交易被公安部门逮个正着,买卖双方都被行政拘留5天。2018年7月,一陕西女子在网上花300元买了个假的大学毕业证,竟然拿着假证去办落户,结果被民警识破,也遭行政拘留5日。其实,即便自己真的大学毕业了,但毕业证丢失,为了找工作而办假证,也会遭到惩处。
有这些案例在前,为何还有人铤而走险,要在假证上大做文章呢?除了法律意识淡薄外,侥幸心理是重要因素。一些使用假证的人,或许不敢在大城市里的、招聘门槛高的单位面前招摇,但很多信息相对闭塞的小地方、小公司,可能缺乏专业的学历信息审核能力,这也让一些人心存侥幸,想着“骗一个,算一个”。但是,成功没有捷径,学历的缺失绝不可能靠一张假证能弥补,有蒙混过关心思的求职者,最后等来的可能是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