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12月9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邓正兵)“以前总听人说,江汉路是武汉二十世纪建筑博物馆。百闻不如一见,新古典风格、巴洛克风格、现代派...... 各种风格特征鲜明,又相得益彰!”
9日上午,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全国16所高校的56名城市史相关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在武汉文史学者王汗吾的引领下,寻访了汉口沿江大道多片历史文化街区。
学员们在横滨正金银行大楼前听武汉文史学者王汗吾讲解 记者万建辉 摄
寻访中,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廖羽含赞叹汉口历史街区建筑风格丰富多样的同时,也感慨这些极具厚重感的近代建筑是武汉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历史见证,对武汉城市史研究,乃至中国城市史研究,都极具价值。
学员们在保安洋行旧址前听武汉文史学者王汗吾讲解 记者万建辉 摄
带队寻访的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方秋梅介绍,这批城市史研究生,是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城市史研究》编辑部、江汉大学联合举办的“陆海时代视阈下的中国城市史”研习班的成员。该研习班上周在江汉大学开班,是全国高校中首个城市史研习班,被称为中国城市史研究的“黄埔军校”。研习班成员全程参加在江汉大学举行的“首届‘武汉学’研究高峰论坛”,并实地寻访考察武汉历史文化街区。
学员们在平和打包厂内参观 记者万建辉 摄
上午9时,研习班成员首先寻访了江汉路,参观了江汉关大楼和日清洋行大楼,然后顺沿江大道参观了太古洋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大楼。在青岛路片区,学员们参观了保安洋行、麦加利银行、景明洋行、平和打包厂大楼。走进英商平和打包厂旧址,不少学员惊叹平和打包厂保存得如此完好,保护利用也堪称完美。在黎黄陂路片区,学员们参观了俄国总会大楼、巴公房子、那克伐申公馆等历史建筑。
学员们在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前 记者万建辉 摄
寻访中,南开大学中国现代史研究生李卓说,武汉三镇各具自己的历史和特色,穿梭在历史与现实间,思考“武汉学”乃至中国的城市学研究如何照应今天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如何深入复杂的城市内部肌理,进一步发掘城市历史。
澳门城市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博士生吴昊天告诉长江网记者,从汉口历史建筑、老街区,到居民的日常生活,都散发着浓浓的历史感和文化味。希望武汉可以做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更新工作,让更多人了解街区背后的故事,让历史城区重新焕发活力与魅力。
中国人民大学专门史博士生刘赫宇表示,与广州西关、天津意式街和上海外滩略有不同,汉口历史街区紧邻长江,江面的壮阔带来强烈的对比,给人很好的视觉冲击。这是他第一次在白天参观汉口历史街区,让他感觉需要重新认识汉口,重识武汉这座城市。
江汉大学方秋梅教授表示,这次带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城市史研究生来看武汉老建筑、老街区,是想让大家从历史中感知武汉城市发展中曾经的沧桑,以及近代文明演进的曲折,认识到时代的飞速发展,让这些老街区正在转化为当代武汉城市建没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见证当代武汉城市街区功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