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相声等语言类节目作为春晚特色,向来是整台晚会的关键。在36年的春晚历程中,语言类节目出现了多个经典作品,如《主角与配角》《妈妈的今天》《卖拐》等,更是捧红了赵本山、宋丹丹、黄宏、小沈阳等大批喜剧明星。
回顾来看,80年代的春晚语言类节目以相声为主,小品在90年代日益成为主流。但过于依赖相声和小品的后果是,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审美明显北方化、老龄化。
2005年开始,央视首次推出了“开门办春晚”政策,很多民间团体开始陆续登上春晚舞台。语言类节目也有了更新鲜的地域特色,包括来自四川的小品《耙耳朵》,还有外国友人参与表演群口相声《五官新说》。
(2009年春晚小品《五官新说》,左一外国友人大山)
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多越多的段子手和搞笑视频,观众的笑点不断提高,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前几年常被网友批评全是回收网络老梗。
为此,春晚节目组近年来又迎来了新的一轮改造。
小品节目有意识加入了年轻血液,启用过辽宁民间艺术团、德云社、开心麻花等民间团体。2017年,春晚还推出了由少数民族演员担纲主演的民族题材的小品《天山情》,多位维吾尔族演员参与演出。
为了丰富表现形式,春晚先后引入过湖南的大兵、赵卫国(幽默相声《免费电话》),以及新派相声团体贾玲、白凯南(《芝麻开门》《大话捧逗》等),还有浙江滑稽艺术剧院的小品《阿峰其人》。
(2010年春晚相声《大话捧逗》)
但屡次“突围”,对春晚语言类节目整体风格的改变并不明显。
在观众看来,语言类演员逐渐减少,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陈佩斯、赵本山、冯巩、宋丹丹等先后离开了春晚,潘长江、蔡明、郭冬临也有些力不从心,当年语言类节目的情怀不断消磨。小品市场的萎缩,喜剧综艺的式微,使得相声小品新生代演员缺乏演出机会。近几年只有沈腾、贾玲等为数不多的年轻一代的喜剧演员继续活跃在春晚的舞台上。
因此,春晚不得不在语言类节目中加入人气明星,希望起到吸引年轻观众的作用,比如杨紫、郑恺等演员都曾出演过小品。然而明星缺乏喜剧表演经验,并不具备小品所需要的抖包袱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表演出来的喜剧效果经常大打折扣。
今年的语言类节目同样如此。从进入终审的语言类节目新面孔来看,非相声小品专业的演员更多,有黄晓明、秦岚、王迅、闫妮等,肖战、吴磊、朱一龙等流量鲜肉也在其中,而岳云鹏、沈腾、贾玲、潘斌龙等专业相声小品演员数量非常有限。
让观众发笑似乎越来越难。快手和抖音等短视频软件的崛起,极大的丰富了观众的视频娱乐内容,微博、知乎则有层出不穷的搞笑段子,使得观众的笑点越来越高。
8亿观众也可谓是“众口难调”,南北非常差异大。春晚语言类节目也以北方方言为主,小品、相声的表现形式更受北方观众的追捧。上海的喜剧界仅有严顺开一人多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其他南方笑星获得春晚青睐的机会寥寥无几。
根据节目单,今年春晚演出中,谢娜、鞠婧祎、杨迪和肖战等巴蜀明星,就将带来四川方言的小品节目,小品最后还会加入四川方言的说唱。
另一方面,春晚是面向全民的舞台,对语言类节目的要求和限制也非常多,如何在符合要求和好看好笑中取得平衡,非常考验创作团队。冒犯、打破禁忌正是脱口秀的特征之一,能否在登上全民舞台的同时保留脱口秀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