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振】你提到林业草原系统作为生态保护修复的主战场,我认为这一定性非常准确,因为林业草原部门管理着国家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林草部门一直是我们国家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在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这些年我们生态建设的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全国各地国土生态保护修复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有一组数据,全国现在每年完成的营造林面积超过1亿亩,种草改良任务5千万亩,人工林保存面积12亿亩,长期位居世界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森林面积增长了80%,森林覆盖率增长了10个百分点。在草原保护修复方面,我们推进草原禁牧12亿亩、草地平衡26亿亩,开展了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一系列的工程,草原的治理面积超过了10亿亩。应该说,林草部门作为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和主力军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按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要求,林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到2035年实现生态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的目标基本实现的要求,按照“双重”《规划》部署,下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努力完成“双重”规划确定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林草部门将以“双重”《规划》为统领,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修复的力度。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力争到2035年实现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6%,森林蓄积量达到210立方米,草原植被综合盖度达到60%,湿地保护率达到60%,75%的可治理沙地得到治理。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项工作。
二是大力开展长江、黄河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刚才周司长也谈到了,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一定要让母亲河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恢复它的生态功能,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下一步,我们林草系统就是要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将过去分散在各个工程的项目资金,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方式进行配置,特别是在长江黄河以及其他重点区域集中投入,和其他行业部门的生态保护修复举措配合起来,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的目的,确保长江黄河流域的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持续改善。
三是要全面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一要全面保护天然林和天然草场,让我们29.66亿亩的天然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二要大力发展国家储备林,用人工林代替天然林,满足老百姓对木材和优质林产品的需要。做到“一体两翼”、“双轮发力”。谢谢。
【孟玮】谢谢,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
【红星新闻记者】《规划》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大局出发,布局了9个重大工程、47项重点任务,这些工程实施单靠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请问《规划》在市场化机制方面有哪些创新?谢谢。
【周远波】你提出的问题很重要,刚才吴晓司长在发言中已经谈到这个问题。客观地讲,我国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历史“欠账”较多,修复的任务也很重。但同时我们要看到,生态保护修复的公益性很强,目前在生态保护修复中因为盈利能力比较低,项目的风险比较大,加之缺少一些必要的激励机制,目前社会资本来投入生态保护修复的意愿不强,比例也不是太高,仍然还是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投资的渠道相对单一,总量有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按照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的要求,在政府投入的同时,一定要通过释放政策红利,为社会资本、社会力量投入生态保护增加动力、激发活力、挖掘潜力,逐步打通绿水青山转为金山银山的通道。因此,在《规划》中提出了五条措施:
一是要按照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这种产权安排,制定激励政策,鼓励社会投资主体从事生态保护修复。二是要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盘活各类自然生态资源。三是要争取将生态保护和修复纳入金融系统重点支持的领域。四是要结合有关重大工程的实施,积极推动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生态养老、生物能源等各种特色产业的发展。五是要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湖等休养生息的制度,要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去年年底以来,自然资源部在探索利用市场化的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红树林保护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些激励政策和机制,目的就是推进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模式。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市场反映比较积极,初步见到一些成效。目前,我们正在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综合各种案例和经验,探索更多激励社会主体、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政策措施,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谢谢。
【孟玮】谢谢今天的三位发言人,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