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寻找在绵阳坠机事件中遇难的天津学生肖铁和在云南支教坠江失踪的天津小伙儿马骅都有了新的线索。肖铁的大学同学从四面八方赶到天津大学,马骅的高中同学也给本报打来电话,对于这两个人,同学们都挑起了拇指称,他们是好样的。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UC立体声聊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无限下载MP3作K王记者采访时,对于肖铁,大家的评价是:“他平时学习好,而且人又随和。”看得出,在同学眼里,肖铁是个好朋友,在大人们眼里,肖铁又是个好孩子。和肖铁一样,当记者联系到马骅的同学时,他也对马骅的为人给予了肯定。在他看来,马骅有个性,马骅有文采,马骅更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
肖铁坠机遇难家里老人还不知
昨天,记者来到肖铁生前就读过的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说起已经毕业两年的肖铁,该学院的雷书记说,印象很深,“他是个不错的学生”。
雷书记说,肖铁个子高,长得也精神,是个帅小伙儿。“他在天大上学时成绩相当不错,和同学关系也很好,所以有不少朋友。”雷书记告诉记者,肖铁的大学同学在得知他遇难的消息后,不少人都打来电话询问,他的很多同班同学还请假赶到学校。
据了解,肖铁的父母都是天津大学的员工,他们在得知儿子不幸遇难的消息后一同赶往绵阳,处理肖铁的后事。另外,天津大学的领导也已经赶赴绵阳协助处理相关事宜。
不过,考虑到肖铁祖父辈老人的身体状况都不是很好,雷书记说,截至目前,还没有将肖铁遇难的消息通知老人。“肖铁是家里的独生子,如果老人们知道这个噩耗,心里肯定受不了,再影响到身体,那对他家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天津大学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将会和肖铁的父母商量,如何用最婉转的方法把“孙子遇难”的消息告诉老人。
肖铁生前同学四面八方聚天大
在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采访时,记者见到了七八名肖铁生前的同班同学。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他们想得到有关肖铁的最新消息。
肖铁的大学同学小王说,她现在在北京工作,当得知肖铁不幸遇难的消息时,头“嗡”的一声,顿时一片空白。“当时,我惟一的想法就是赶紧回学校,也不知为什么。”小王说,她请了个无限期的假赶回学校。与此同时,她也接到了其他同学打来的电话,说要回来,大家想为肖铁做些什么。
小王眼中的肖铁是个开朗的大男孩:“那时,我们经常在一起玩,他喜欢开玩笑,人又开朗,所以大家的关系特别好,就跟亲兄弟一样,无所不谈。”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但小王和其他同学一样,始终不相信这个事实。“毕业时,大家依依惜别,都哭成了泪人,觉得今生永远都不会见面了,现在是真的不可能再见到肖铁了。”
小王告诉记者,他们班一共有20多人,毕业后工作的工作,考研的考研,分散到全国各地。可是,得知肖铁遇难的消息后,同学们陆陆续续赶回学校。“现在,我们班有一多半同学都来到了天津,还有的同学正往这边赶,最远的在沈阳。”
已经来到天津的同学一直在商量为肖铁做点什么,但总没想好,所以小王也不便对外透露。“我们想,知道这个消息的人越少越好,目前只局限于我们自己班,省得难过的人太多。”小王说,每当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出肖铁的身影,浮现出那个爱说爱笑、有求必应、和大家打成一片的好哥们儿。
11年同窗眼中的马骅
他考复旦就为一年的军训
在普通人眼中,马骅很聪明,马骅有个性,马骅更有文采。可是,在马骅11年的校友方浩江眼中,马骅活得更自我,更有理想。拿着马骅亲笔所写的同学录,方浩江说:“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马骅却是‘人在江湖身由己’。”
校友 11年双双考入复旦我和马骅做了 11年校友,初中 3年是同班,高中3年和大学5年都是同校。马骅上中学时特聪明,爱好也很广泛,读武侠小说,踢足球,弹吉他,在老师眼中有点“不务正业”,但学习成绩却非常出色,所以老师们都很喜欢他。
记得他上初中时就特别喜欢诗词,长篇的古诗他总能背诵下来,让忙于学习的同学们羡慕不已。高考结束后,全校只有我和马骅被复旦大学录取。这也使我和马骅的校友关系从中学的6年一下子增长到11年,其间不仅军训在一个中队,而且还同住一个宿舍楼。
考入复旦竟为一年军训当时,只有北大和复旦有一年的军训,我一听说军训一年,立即被吓了一跳,就找马骅谈心,没想到马骅却高兴地说:“你才刚知道呀,我可早就知道了。”弄得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们军训的地点在南昌陆军学院军政训练大队,地点就是一个小山沟,距离最近的县城也要1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每天训练得很辛苦,马骅却练得兴致勃勃。我和他聊天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冲着一年的军训才报考复旦的。别人都害怕的长达一年的军训项目,却成了他向往的学业之一,我这才真正地知道,他追求一种不断体验新事物的生活,他喜欢尝试新的事物。
大学讲台他主讲摇滚乐马骅在大学里是“活跃分子”,不仅他的诗得到同学们的认可,而且他还参加话剧团,自编,自导,自演,很有意思,我也曾经看过他们排的戏。不仅在这些方面,他对音乐也很有研究,甚至亲自上过讲台,主讲的内容就是摇滚乐。
当时,这种课外的讲课形式,就是同学给同学“上课”,讲课的是学生,听课的也是学生。我听过一次他们的课,几个同学轮番上台,马骅就是其中的一名主讲人,讲的什么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讲的主题我还记得———摇滚乐。他是很有文采的人,对摇滚乐也有独到的见解,所以同学们都很喜欢听他讲课。
最后见面他在做撰稿人我和马骅最后一次见面是在2001年,当时北大正在举行MBA论坛,我去北大听讲,正巧遇到马骅也在论坛现场。当时,我们已经毕业分开很长时间了,只知道他在上海工作过,所以这次在北京见面让我很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