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这是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要求。”青海省环境工程技术评估中心主任李宏奇说,三年来,“生态之窗”观测点位从6个增加到38个,实现了对重要冰川雪山、草原湿地、河流湖泊和珍稀野生动物等的实时监控。
数据显示,青海湖日益“丰满”,可可西里藏羚羊数量比保护初期增长3倍多。仅2018年,青海就完成营造林4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26%,涵盖水面、湿地、林草的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
近年来,青海全力推进三江源和祁连山两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全国率先启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就在前不久,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西宁开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
“‘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这是总书记的要求。以后我有了孩子,一定要带他去沱沱河看看,让他知道这里曾是祖辈们生活的地方,也是每个长江源村人都该保护好的地方。”罗桑加措动情地说。(郑明达王金金宣力祺)
记者手记
把绿色写入发展的DNA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青海,更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深意。
从自身讲,青海的生态保护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大局看,青海的生态保护,尤其是对三江源“中华水塔”的保护又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大事。这就不难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用“重要而特殊”来形容青海的生态地位。
生态环境的问题,往上追都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同时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也就是要用绿色发展的理念培育新结构、形成新格局,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郑明达 王金金 宣力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