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考后时代 心理小船如何乘风破浪
高考考生在漫长的备战中承受了巨大的身心压力,考前高度紧张,考后短暂解脱与茫然若失,还有紧随其后的估分、填报志愿等忐忑纠结,以及发榜后的几家欢乐几家愁……高考前后急剧的生活变化易引发各种心理应激反应,考生和家长应如何平稳度过这段特殊的心灵之旅呢?
接纳结果 调整心态
长时间的备考和高考是一场巨大的身心消耗,所以,考生不要在考后彻底放飞自我,通宵达旦狂欢,需放慢脚步,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劳逸结合,让身心逐步得到放松和修复。
对于考试结果,考生和家长内心都需设立一个合情合理的目标,只要把平时成绩发挥出来就是很好的结果。
如果考得不理想,考生最难过。在充分考虑之后,无论是选择复读再战或就业都值得尊重。此时,家长不要过度指责,要积极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在言谈举止中告诉孩子,无论成败,父母对你的爱永无改变。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考上理想大学不意味着从此一马平川,没考上也不意味着未来无路可走。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也做好最坏的打算,调整好心态,任何结果来临时都能面对,才是新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
根据兴趣选择合适专业
在选专业上,家长不要“大包大揽”,也不要当“甩手掌柜”,要在尊重的基础上适当引导。
胡适先生曾建议年轻人选择专业时以“性之所近,力之所能”为标准。即思考我的兴趣在什么地方?我能做什么?
人生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刚刚高中毕业就知道未来做什么的人真的非常幸运。如果考生有很明确的方向,要尊重他们的选择,毕竟未来的路得靠他们自己走。
但大部分十七八岁的青年人可能还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前途和职业。所以,如果没有方向也别急,在填报志愿之前,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多了解、接触各个专业,寻找感兴趣、擅长的领域。
比如和从事各个专业的学长或亲戚朋友谈一谈,看一看感兴趣专业的人物传记,听听这个领域最好的教授的讲座;也可以看一些综艺节目,比如《开讲啦》,听听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分享的他们的历程和感受,了解这个领域干得最好的人“乘风破浪”的体验是什么,来判断是否是自己的心之所在。
丰富生活 培养兴趣爱好
作为考生最为密切的陪伴者,家长要主动关注孩子的状态。有的考生会出现情绪低落、烦躁、食欲减退、失眠等应激反应,一般两周左右能逐渐缓解。若不适症状长时间存在,并有进行性加重,同时出现抑郁、疲劳、话少、轻生想法等表现,需及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花不可无蝶,山不可无泉,石不可无苔,水不可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兴趣爱好能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在这个难得的小长假,家长不妨鼓励孩子捡起因为备战高考而牺牲的小兴趣、小爱好,去做之前想做但还没来得及做的事情。如果没有兴趣爱好,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寻找和探索,鼓励孩子在学习和工作之外,多发展一点专门职业以外的兴趣,更好地感受和体验生活。毕竟,高考只是漫长岁月里众多考验中的一个,而我们要面对和经营的是一生。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廖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