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剧本医生想要在中国影视链条上形成单独科室,还存在较大难度。“首先,专门从事这方面的人还不够多,难以称之为‘行业’。不少影视项目,在收到我的评估报告后,几乎是100%好评,大家都觉得很专业。希望我们团队能继续跟项目,比如持续地跟两三个月来提意见,甚至一起开会来修改。”对此,唐龙有些遗憾,“其实我知道,这是影视公司们的一个很本质的需求,但是作为一个业务模型来说,是不成立的。因为,我自身的精力有限,没法同时跟那么多项目。只能在一些影视项目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来解决一下问题。”
“就像你不能要求动一次手术,就解决所有问题一样。”唐龙坦言,通过这些年的总结,他发现,做剧本医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我只能阶段性地提供专业修改意见,但随着影视项目的推进,还会面临许多新问题。但或许那个时候,我们的合作也结束了。所以,只能帮得了一时。”
嵌在影视大环境里的剧本医生,需要跟随行业一同慢慢成长。不过,因剧本医生而衍生出的专业培训,则有望成为盈利蓝海。
对此,唐龙认为,类似于好莱坞的大规模训练营、写作班等培训将是剧本医生的一个优势。一位资深制片人告诉记者,从经验的角度来讲,有完整、深度参与过一些作品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剧本医生,这些人具备丰富的经验。
“倘若剧本医生开办培训班,将对新人成长大有裨益。就算每次培训100个人,中间可能只会出来两三个优秀的,对行业来讲却是极有价值的。因为,如果没有这些培训,新人就缺少了渠道和机会,而这有潜力的两三个人可能就长不大。”唐龙说,其实在海外,例如美国的编剧培训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但中国目前还没有,因此后期可开发的空间很大。
AI来袭
需提高业务能力延缓淘汰速度
尽管剧本医生已得到行业的重视,但并不是所有制片人、编剧都有机会成为剧本医生。
“得具备对市场、对剧作的了解,且有丰富的阅片、阅剧量。有将文字转化为影像的能力,剧本是文字,但最终呈现是视觉,好的剧本医生在读剧本时脑内是同步上演的,文学美感和视觉呈现效果并不一定成正比,剧本医生对此要有准确判断。”张晓佼曾给《花千骨》等热剧把脉,深知剧本医生需要拿捏好的尺度。
“要拥有在理性思考与感性思考间的良好切换力,一来剧本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既要站在全剧高度去把握整体节奏,又要具体到对细节的把握等微小情绪,二是要清楚大众好恶不等于剧本医生的个人好恶,剧本内容的取舍不能被个人好恶左右。”因此,张晓佼认为,好的剧本医生既要能沉浸,也要懂得将自己抽离。
此外,修改剧本的能力非常重要,在张晓佼看来,只能提出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的,一定不是合格的剧本医生。“良好的沟通能力也很重要。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艺术领域,再权威的意见也可以被质疑。所以,如何让编剧了解并接受所指出的问题,也是剧本医生要有的非常重要的能力。”
展望未来,不少行业人士对垂直、细分的剧本医生职务普遍持看好态度,但在诸多机遇之下,剧本医生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从剧本的角度来讲,虽然行业对内容比前几年更重视,但重视程度还不够。虽然大家都说内容为王,但真的做到确实很难,这里面主观客观困难都有。”张晓佼向记者表示,想要改进,“主要还是要靠从业者专业素质的提升,以及市场反推。从业者专业素质提升,踏实认真做作品,自然就会变好。而市场的需求、观众的口碑则会真金白银地告诉制作公司要如何改变。”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基础性的判断将不需要人来做,必须提高业务能力来延缓自己被淘汰的速度。”张晓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