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发生的社会责任警示事件中,从涉及的议题来看,守法合规的警示事件占比最高,为39%,从行业分布来看,互联网企业警示事件占比最高。守法合规是企业的底线责任,互联网企业应将合规体系建设落到实处,切实增加合规运营能力。
6月份,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收集筛选了54件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其中互联网企业在守法合规、消费者责任等方面暴露出较多问题。
当今社会,互联网企业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内容质量管理与审核、用户数据使用与隐私保护等问题,无疑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议题来看,6月份54件警示事件,分布在守法合规、消费者责任、员工责任、环境责任、公司治理与商业伦理、健康与安全六个领域。其中,涉及守法合规的事件占比39%,其次是涉及消费者责任的事件,占比为30%。从行业分布来看,互联网行业警示事件数量较多,占比为24%;其次是金融行业,占比为17%;汽车行业占比为13%,三个行业占比合计54%。
互联网企业频触合规底线从社会责任警示事件的行业分布看,互联网和软件服务行业占比最高,引起的社会关注度也较大。例如,6月初国家网信办、广电总局等部门启动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中,依法处理了44款传播涉淫秽色情、严重低俗庸俗内容的违法违规网络直播平台;同期,央视新闻揭露了手机 App“偷窥”乱象,以及虎牙等直播平台在网络学习前提供大量游戏、交友信息的情况。
更为严重的是,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辖区内一些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存在传播违法涉毒品音视频的情形。引诱和教唆吸毒是我国法律所明文禁止的,不应在互联网平台传播的音视频中出现,这很容易误导未成年网民。网络平台监管不严,导致涉毒品音视频在网上传播,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利于国家禁毒大局,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由此可见,随着“互联网+”日益渗透生活,互联网及软件服务企业在合规运营方面的风险也逐步显现;与此同时,合规监管的能力也在与时俱进,相关的监管机构在监管方式上不断创新、监管力度上持续加强、监管范围进一步拓展。
依法合规经营 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我国互联网行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实力提升、融合应用深化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行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在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2019年8月发布的《互联网行业社会责任观察报告》显示,互联网行业社会责任平均得分为43.94分,仅10家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得分处于“及格”水平。
诚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互联网行业大力推进科技战“疫”,助力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而作为21世纪的新型战略产业,互联网行业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之一,理应更注重自身合规性,才能保证其应用价值。
公司发展不应该忽略践行社会责任,这样才是可持续的发展之道。无论是对新兴的互联网及软件服务企业,还是传统行业,“合规”二字并不是企业的“挑战”,而是作为企业发展和转型的“底线”,其目的在于限制不良后果的产生,同时企业的合规建设更应常态化和长远化。
6月份十大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一、温岭槽罐车爆炸致20人死亡
涉及领域:健康与安全
事件概述:6月13日16时,位于G15沈海高速温岭市大溪镇良山村附近高速公路上,一辆槽罐车发生爆炸,引发周边民房及厂房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初步调查结果,爆炸车辆为液化石油气槽罐车,截至2020年6月15日7时许事故共造成20人死亡。这次事故涉事车辆归属温州市瑞安市瑞阳危险品运输有限公司,工商信息显示该公司从2016年以来共有11次行政处罚,原因包括违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未按照规定的周期和频次进行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等。
警示: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已决定对浙江温岭槽罐车爆炸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目前官方并未通报槽罐车发生爆炸的原因。涉事运输公司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多次被行政处罚,一定程度说明该企业此前在运输安全方面的责任严重缺失。
二、多款手机 App“偷窥”用户个人信息乱象
涉及领域:守法合规
事件概述:6月8日,央视新闻揭露了手机 App“偷窥”乱象,多款 App 被点名。报道显示,网友利用APP隐私记录功能记录手机上安装的APP访问个人信息的过程,发现其手机APP频繁自启动,访问、读取手机信息。这些APP包括有:“美图秀秀”、“全民K歌”等十几个常用软件。对于民众投诉问题,目前暂未得到相应回复。
警示:App过度索取、违规利用个人信息已然成为一种互联网及软件服务行业的“公害”。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和《网络安全实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对App超范围收集、强制授权、过度索权等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也必将严格执法。南方周末中国企业责任研究中心智库专家韩斌对此也说到,数据合规是数字化时代的一项重要责任。
三、达内教育“保就业协议”涉虚假宣传
涉及领域:消费者责任
事件概述:6月19日,媒体报道达内教育在今年2月份推出的“保就业协议”,吸引学员报名线上培训。但在参与了培训后,学员则面对不仅没获得新工作,还要想办法归还本息合计2.7万余元的贷款。达内教育在2017年就曾因被指诈骗学员以学员名义进行贷款,以及涉嫌发布、宣传虚假信息等原因被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