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科院的课程实验有时会以小组形式开展,每次需要临时选个组长,薛逸凡说,她一般先观察同组人,发现“靠谱的”就服从参与,如果感到“都不太行”就会自荐。她有自信,“也是为自己的成绩负责”。
小组实验成绩会计入每个人的成绩单。对薛逸凡来说,每次成绩对毕业后申请出国留学都很关键。
“我这样的冷门,要比别人更赶,才好。”薛逸凡说,“只有学有所成,才能破冷门而出。”
“努力从窄门进来吧”薛逸凡曾总结,除了兴趣,她更看重“独立性和自主能力”。
和她早早确定高考志愿一样,对于大学毕业后的出路,她在大二就想好了:出国留学。她果断地退出了元培学院的“学科委”(即学术科研创新委员会,该院下设的学生实践部门),转而申请了科研小组。在北大,本科生科研属于自选动作,这能为毕业后申请出国留学加码。
地空学院教授江大勇是薛逸凡所在的科研小组的导师。他没有马上敞开大门欢迎这位本科生,而是给了三篇纯英文论文,让她过几天来汇报研读心得,算是入门考试。薛逸凡顺利过关。
科研小组大约10人,薛逸凡每周都参加组会,与组里那些研究生师兄师姐们很快熟络起来。她还得到一张属于自己的桌子,研究生需要“坐班”,她作为本科生,算是“编外”,但没课时“经常去那里办公”。
在组里,薛逸凡做的是数据分析。“当你跑的数据很符合你的预期的时候,你就会特别嗨。”在做“贵州龙”(一种古生物化石)研究时,她会根据数值比如前肢的长度来判定它的性别。“你看多了之后,别人再给我一块新化石标本,我就基本上80%一眼看出它是什么性别的,我不需要去测量。这个时候你觉得经验积累多了,就会有这种小小的成就感。”
“贵州龙”的研究,为她获取了四年里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作为本科生,她的学术论文《贵州龙性二型与异速生长分析》进入了国际SCI期刊文献检索系统——这在许多学校是对硕士博士生的要求。为了那篇论文,她先后改了十几稿,连续熬夜一个月。
四年的孤独坚守没有白费。薛逸凡一共申请了16所学校,拿到了其中6所的接收函。
不过,她没有选择同样的古生物专业,而是与本专业相近的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生物学硕士。
在一条“人人状态”中,她提到“亲手拒掉了第一个带奖学金的本专业PHD(博士学位)offer(接收函),要求换成硕士,决定去尝试新东西希望不会是错的,安逸的PHD拜拜了”。
7月底,薛逸凡就要出发前往美国。她笑着说,计算生物学也是个小专业,但好歹一班还有19个同专业学生。她对未来充满乐观。
在薛逸凡看来,冷门专业的就业面宽窄与否,除了大众观念外,更要看自己的内心。比如古生物专业,“就业还是可以的”,“可以做研究,立足于大学、研究所、博物馆,可以去公司,辅助寻找矿产石油等,还可以从事其他与地质相关行业,如海洋地质研究,或者地震局。”只是这些行业,与当下众人热捧的银行、互联网等热门赚钱的行业比起来,还是冷,也清苦,也很难被别人视为成功。
6月25日凌晨,薛逸凡发了一条微博:“在这个处于过渡阶段的社会中,可能我们既要鼓励那些站出来走不同道路的梦想家,也不应该戴上有色眼镜看待那些所谓追逐名利,其实也奋斗一生的‘普通人’。一个人,只要他对于自己的生活不懈怠,那么不论他的理想是否在别人眼中高尚或者充满功利,他都值得钦佩和尊敬。每个人都有理由为自己的生活骄傲。”
薛逸凡还跟南方周末记者说起纪德的经典小说《窄门》。其中援引了《圣经》里的一段话:“你们努力从窄门进来吧,因为宽敞的门和宽广的路会使人堕入地狱,许多人都是从这里堕落的,但窄门和狭路却会使人得到永生,只是很少有人能够发现窄门和狭路。”
南方周末记者问:“古生物也是‘窄门和狭路’,你也是‘少数的发现者’?”她哈哈一笑:“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