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工一两个月,现在好不容易复工了,能坚持下来就是胜利。 ”50多岁的王生海是个体工商户,在合肥蜀山区经营着一家餐饮小店,售卖淮南牛肉汤和煎饼,一家四口全年无休。每天起早贪黑,换来小店人气高涨,由于价格实惠味道好,在这条饮食街上,老王家的回头客最多,餐桌翻台率最高。疫情前,每天可以卖出300多碗牛肉汤和五六百张香喷喷的煎饼。
4月27日下午5点,人流不算太密集,一个年轻人大踏步走进来:“老板,来碗牛肉汤,两张饼子。 ”看得出是常客,客人基本都是附近写字楼的年轻人和小区居民,而这么丰盛的一顿,价格只需16元。
“现在,客流在慢慢恢复,但生意依然不及原先,大概只恢复了六成,比以前差多了。 ”牛肉汤的生意最红火就是冬春偏冷两季,夏季逊色一些。现在大半个春天快过去了,老王不免有些忧虑。 “主要是附近写字楼的客流少了,住宅区的居民也不怎么敢出来吃饭,周末生意更差一些。 ”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1000万家餐饮机构,其中个体工商户占比超过九成,餐饮业的“大半江山”,是由像老王这样一个个早餐包子店、拉面馆等个体工商户支撑起来的,每年创造着数以亿计的营收、吸纳着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为千万家庭带来基本收入。而现在,他们正经历艰难的恢复期。
老王是淮南人,四年前一家人搬到合肥寻找商机谋发展。合肥的市场前景比淮南大得多也更多元化,老王的小生意越做越气派,凭借口碑与实力,他们从最初的临街大排档,做到了这个商业中心气派的饮食街上,虽说每个月的房租要八九千元,但是店面宽敞明亮,干净卫生,吸引了附近丰富的客源,每天小店川流不息,进账不少,一家人一年下来能净赚十多万元至二十万元,辛苦却有收获。
年初的疫情给他们的生活蒙上了一丝阴影,门面房租、水电费、居住房子的租金等等,加起来每月固定支出逾万元,这些都让老王觉得经营吃紧,好在一切慢慢走上正轨。 “房东响应国家号召给我们免了半个月的房租,减轻了一点压力。”老王说,希望疫情快快结束,生意全面好起来,他还想5年内在合肥按揭买房置业,一家人在这个城市安下心来,慢慢炖好这一碗香喷喷的“牛肉汤”。
小微企:心里总有一团创业的“火”
“外卖先放那里吧,我等会再吃。 ”4月28日傍晚,刚接过外卖的合肥枫尚财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成锋,活动一下疲惫的身躯,站在窗前,眺望着天鹅湖繁华的夜景。
虽坐落在高大上的合肥天鹅湖商务区,但魏成锋的企业却是个典型的小微企业。有多小?只有12个人。用魏成锋的话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公司专门提供代理记账、报税和注册公司服务,客户都是小微企业和个体户。不少小微企业为省下不菲的会计人工费,让他们公司当“代理会计”,一个月只要200元至400元。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很多小企业节省成本找代账,有的就业者也选择自主创业,因此,小型代账公司凭借价格优势,生意反而“逆势上扬”。
“忙得头发昏!我得亲自上阵。 ”魏成锋疲惫地说,“每天工作12个小时至14个小时,忙得连饭都吃不上。政务服务大厅和税务局到处跑,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 ”
和多数创业者相同,今年33岁的魏成锋有一番坎坷的经历。 2009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的他,没有和同学们一样进入大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而是选择卖大闸蟹,首次体验了创业失败的滋味。他住过城中村,睡过网吧,在民营企业打过工,也在家里待业过。不服输的他,心里总有一团创业的“火”。
“做人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他总用电影《喜剧之王》的台词勉励自己。
2018年,魏成锋揣着在浙江打工的收入,来合肥再次“下海”。从孤家寡人,发展到一个小型经营团队。正是因为创过业,他深感创业的艰辛,服务小微企业特别用心。他将“服务创业大众,助力创业成功”作为公司的宗旨,一来二去,回头客多了,事业开始蒸蒸日上。
忙碌的代价是:头发掉得越来越厉害。他常笑称,自己从一个“精神小伙”变成了“油腻中年”。
谈及下一步的规划,魏成锋说打算向孵化器性质的综合性服务企业发展,为小微企业、创业者提供“一条龙”服务。 “我们既是小微企业,也服务小微企业,创业就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魏成锋最喜欢周杰伦《蜗牛》这首歌的歌词。 “只要奋斗,就有希望。相信总有一天,我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
建筑工:“工期紧,我得抓紧干”
“1、2、3,起——”随着老宋的口令,一根12米长、100多公斤重的钢筋被抬上了弯曲机。
老宋名叫宋开国,今年47岁,是中建五局淮南四宜城棚改项目的一名钢筋制作工。 4月27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工地上忙着。
黝黑的皮肤,响亮的嗓门,老宋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停下活儿,笑盈盈地走过来。“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跟钢筋打交道,9米、12米的钢筋,用切断机、弯曲机,弄成需要的模样。 ”老宋告诉记者,一根钢筋有100公斤左右,他需和工友赵有金一起作业,“我们两个每天制作的钢筋约有三四吨。 ”“一天下来,衣服都臭得很。手套隔几天就破了,得换。 ”老宋的爱人陈道平也在工地,主要做些零散活,她笑着说,“现在天气越来越热,给他洗衣服都得多放点洗衣粉。 ”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由之路,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最初,老宋在上海从事蔬菜配送工作,虽然比现在的活儿要轻松一些,但是赚得少一些,“我年纪不算大,小女儿还在合肥上学,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多赚点,我不怕辛苦。 ”在朋友的介绍下,老宋进入了建筑行业,起初没有技术,他只能做点打杂的活,但是他不甘心,找了个师傅学习钢筋制作,“有了技术,能操作机器,干活更加有动力,现在一年能赚10万块钱。吃喝都在工地,有食堂、伙食不错,有单间,我们夫妻住一起,挺有幸福感的。 ”
“往年,元宵节一过,我们夫妻两人就出来干活了,今年受疫情影响,一直到3月17日,我才随着项目包车从六安老家过来。 ”如今,老宋每天早上5点一刻就起床,早餐之后测量体温、刷卡实名制进入工作区,还不到6点,“工期紧,我得抓紧干!奋斗是幸福的、劳动是快乐的,虽然很多人6点钟还在睡觉,但是我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动,我觉得挺光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