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1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作出研判:目前北京市疫情还处于上升期。
自6月11日时隔56天再现本土病例,截至6月16日24时,6天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37例,尚在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2例,且辽宁、河北、四川、浙江等地出现相继北京确诊关联病例。人们与新冠病毒再度正面交锋,并以种种“非常之举”为防止疫情扩散“抢时间”。
溯源:追踪北京疫情原点
有患者自述最早出现症状可追溯到6月4日,这是否就是这次北京疫情的开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15日晚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现在还不确切,应该说从目前发现的病例来看,暴露的时间,出现感染的时间,最早的应该在5月底前后。”
不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16日举行的一场会议上发言时说,预测北京这次出现病人的时间比5月底“要提前推一个月”,已有许多无症状感染者或轻型患者,才能使环境里有这么多的新冠病毒。他同时强调,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在追踪北京疫情时间节点的同时,也有专家着眼于新冠病毒的源头。此前已有报道称,通过基因测序发现在北京采集的新冠病毒来自欧洲方向。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卓家同告诉中新社记者,他认为从绥芬河方向入境的可能性较大。原因在于,武汉地区流行毒株历经3个多月的传播,其毒力和传播力已经减弱,近期在武汉市查出的300名无症状感染者,从其样本中未培养出“活病毒”。而吉林省舒兰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均有境外输入病例导致本地疫情反弹,当地流行毒株的毒力和传播力较强。
“下一步要分析出究竟是由环境携带导致的病毒传播,还是由外来人员输入造成的病毒传播。”卓家同说,不管是哪种传播方式,都提醒着人们,流行病学调查范围应当尽可能全面一些、准确一些。
流调:六类人员“应检尽检”
当前,相关部门正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周边地区为重点,实施最严格流行病学调查、全面溯源工作。记者了解到,除近期曾前往新发地市场的人员按照要求接受核酸检测以外,亦有不少市民主动预约核酸检测。据介绍,6月13日起,北京已对35.6万人进行核酸检测;17日完成对大数据筛查的35.5万涉疫市场相关人员的检测工作。
接下来,北京还将对6类人员由属地政府统一组织核酸检测,其中包括新发地等涉疫市场、涉疫社区相关人员,北京市中高风险街道、乡镇常住居民,参与重点区域社区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等。卓家同表示,对于养老院、医院等特殊场所应该重点检测。他还建议医院实行“就诊即测核酸”,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对已产生焦虑情绪的市民进行相应的检测。
据介绍,目前北京日均采样约40万人。至于北京是否有必要进行全员检测,吴尊友、卓家同等专家都认为,还需视疫情发展情况而定。
庞星火也建议没有接触过新发地市场和有关确诊、疑似病例的人员,不必扎堆进行核酸检测,以免增加感染风险。
防护:上调级别精准防控
16日晚,北京宣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三级调至二级,并相应调整防控策略。对于公众存在的担忧,“不能因为北京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而认为是事情没有做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原首席研究员曾光对中新社记者说。他认为,我们控制病毒的能力在增强,这与武汉战“疫”初期相比强多了。
卓家同也表示,4个月来中国抗疫实战经验表明,只要对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其中暴露出的防控问题,加固薄弱环节、补上短板漏洞,就能及时发现疫情并将其传播链条逐节砍断,从而牢牢把握住疫情态势的主动权。
从15日夜间至16日6时,北京已消杀农贸市场276家,关闭地下、半地下农贸市场11家;完成部分餐饮服务单位消杀33173家。与此同时,首都“菜篮子”供应比较平稳,官方通报,市场缺断货情况不断减少,对8家大型连锁超市(592家门店)监测发现,16日蔬菜进货量达到2961.5吨,较12日增加71.3%。
受访专家还提醒,不排除发病人数未来还会维持并持续一定时间。市民应服从社区防控管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坚持科学佩戴口罩,非必要不聚餐、不聚会、不聚集,共同为真正赢得战疫“抢出时间”。(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