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医学泰斗乘鹤去 众弟子哭倒在灵前(组图)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0-20
摘要:医学泰斗乘鹤去 众弟子哭倒在灵前(组图)

  荆楚网--楚天金报

记者周寿江、叶秋 图:记者严斯林

医学泰斗乘鹤去 众弟子哭倒在灵前(组图)

图为:学子自发前往吊唁

医学泰斗乘鹤去 众弟子哭倒在灵前(组图)

图为:斯人已去

医学泰斗乘鹤去 众弟子哭倒在灵前(组图)

图为:“大弟子”邹声泉悲痛不已

医学泰斗乘鹤去 众弟子哭倒在灵前(组图)

图为:本报编辑部敬献花圈

  毕业留影上少了老人
  昨日上午11时许,记者赶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时,有关方面正在校内体育馆布置灵堂。陆续有得知老人辞世消息的学子们,自发到校外花圈店买花圈为老人送行。
  在汉口航空侧路一家花圈店,正在买花圈的该校英护专业应界毕业生田翀同学告诉记者,她们刚刚得到消息,她这是代表她所在的班级前来买花圈为老人送行的。田翀说,每年学校开学典礼时,老人都会参加,讲同济的历史等;每年学生毕业拍照留影时,老人都会与大家合影。
  田翀及同来买花圈的魏广、卓荦等同学告诉记者,再过十来天,就要拍毕业照了。对于老人的离去,他们感到很沉痛。
  同学们还告诉记者,老人在2号教学楼有一间办公室,偶尔会在校园里遇上他,虽然没有什么交流,但老人看上去很慈祥很亲切。
  前天,华英姿从河南来汉看儿子,她的儿子张逸驰在同济医学院念书。昨日下午2时许,她出现在裘老的灵堂前。华英姿告诉记者,因儿子在该校念书,听儿子讲过很多关于裘老的事迹,当得知裘老离世的消息后,她特意带着儿子前来给老人鞠个躬。
  学子回忆“最后一课”
  王同学是该校应界硕士毕业生。据王同学回忆,5月31日,裘老曾参加了武汉市普外科年会,在那次会上,裘老一段勉励大家珍惜时间的精彩讲演令他终身难忘。根据王同学的复述,记者整理如下:
  要问一分钟的价值,就要问赶火车的人,慢一分钟就赶不上火车;要问一秒钟的价值,就要问出车祸的人,下一秒极有可能就要截瘫;要问1%秒的价值,就要问奥林匹克短跑冠军,慢那么1%秒,就可能与冠军失之交臂。
  在同济医院攻读博士的陈同学,不相信老人会走得这么快。他清晰地记得,4月24日,他博士论文答辩时,老人就在场。陈同学说,答辩时,裘老最关心的问题是他们的文章是否有创新性,是否是原创,治学态度是否严谨。
  据陈同学等回忆,老人虽已94岁高龄,但经常到病房查房,令人感佩。
  很多学生虽未聆听过裘老讲课,但在昨日的吊唁现场,很多学生眼含泪水。同济医学院临床05级学生刘会哭着告诉记者,裘教授和此前去世的武忠弼教授,被称为“同济双璧”,现在两位先生都辞世了,她感到很不舍,很难过。
  众弟子哭倒在灵前
  “我永远感谢您的教诲!”昨日下午5时许,有裘法祖“大弟子”之称的同济医院原外科主任邹声泉教授,率众学子哭倒在恩师灵前。
  据介绍,邹声泉是裘老带的第一个博士生。昨日,在济南开会的邹声泉,获知恩师谢世的消息后,匆匆赶回武汉。出了灵堂,邹声泉直奔老师家,看望师母。
  龚建平,同济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其硕士和博士导师都是裘法祖。据龚建平回忆,1982年,他考研究生时,裘法祖老师曾跟大家讲,他的要求很严,有时会骂人,随后又笑着说,他有时还会打人。
  龚建平说,以后的相处中,裘老师对他的要求的确很严,有时为了工作上的事,师生争论不下,“老师摔过我的电话”,同时老师也是个很风趣的人。“他是中国现代外科医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标志就是中国现有的外科医学的主流教材都是他一手策划和组织编写的”,龚建平这样评价他的导师。
  昨日吊唁现场,年纪最长的弟子是今年86岁的冯新为教授。据老教授回忆,1947年,他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读书时,裘法祖教他外科。当时,他的成绩不错,1948年毕业口试时,裘法祖称知道冯新为的成绩好,所为对他出的题要严一些。
  冯新为说,几十年来,虽然师生的专业不同,但是60年前,裘法祖创办《大众医学》时,他就开始给该杂志投稿至今,“我的文章他很喜欢看”,冯教授说,恩师裘法祖医德高尚,曾倡议医生拒收红包,此前还将两年的奖金140万元捐出来,用以培养青年外科医生。
  今年72岁的阮幼冰教授提起恩师,也是泪眼婆娑。她是196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武汉医学院(同济医学院前身)的,是裘法祖和武忠弼两位先生,推荐她到德国学习深造了四五年,“我的人生和我的成长与两位教授分不开”,阮幼冰说,裘教授是个非常善良的人,前段时间,他还在病房救治地震灾区伤员,没想到这么快就走了。
  他让地震伤员心里踏实
  5月24日,从四川震区转运到湖北医治的42名伤员住进同济医院,94岁高龄的裘法祖院士第一时间来到爱心病房看望伤员,5月26日,裘老又参加了医院为伤员们进行的全院大会诊,四川伤员也成了裘老医治的最后一批患者。昨天,听说裘老去世,爱心病房里的伤员及家属们都感到很难过。
  伤员陪护邓勇告诉记者,当天他并不知道来病房里看望他们的老人是谁,次日,他在报纸上看到裘老的照片,才知道原来是院士来看望他们,他心里顿时感到非常踏实。
  8岁小伤员何鑫怡的妈妈听说裘老去世,非常震惊,“我还指望他老人家再来看看我女儿呢。”她告诉记者,24日她和女儿到同济没多久,裘老就到病房里会诊,他走到何鑫怡的床前时,疼爱地摸了摸小鑫怡的额头,看了她的片子之后,裘老跟身边的医护人员说:“这个小朋友最好马上做手术。”何鑫怡的妈妈说,她当时听医护人员介绍裘老是该院德高望重的医生,后来她心里一直念叨着,希望裘老能再给小鑫怡看看伤情。
  74岁伤员邓招群的老伴谢友珍红着眼睛告诉记者,“他真是个好人啊,把我们的病治好了,自己却走了。”她对那名满头银发的老者印象很深,因为24日裘老到病房里,走到邓招群的床前,细心地揭开他头上的纱布查看伤情。邓招群是脑外伤,比较严重,到湖北前,好多天都不能进食,在同济医院经过治疗,伤情已经明显好转。
  他把杂志当作自己孩子
  1948年,国内还没有医学科普杂志,裘法祖创办了国内第一本医学杂志——《大众医学》,担任主编10年(1948-1958)之久,为“医学归于大众”,普及医学科普知识作出了不懈努力。由于这段特殊的渊源,《大众医学》杂志的编辑每年来武汉组稿时,都会来看望裘老。记者昨天电话连线该杂志的编辑黄薏,她说,裘老非常关心《大众医学》,把杂志看作是他的孩子一样。下周,杂志社将派人到汉参加裘老的追悼会。
  黄薏告诉记者,对裘老的印象最深刻的有三点:一是裘老非常平易近人,跟她们这些晚辈讲话非常亲切,一点都不摆架子;二是裘老经常给杂志提建议,他是真心诚意地希望杂志能办得更好;三是裘老对妻子非常好,他平时开会能不在外面过夜就一定会回家,他说要回家陪老伴。
  今年4月份,黄薏到裘老家里探望,裘老当时正在写回忆录,裘老告诉她,有一家杂志向他约稿,本来谈好是裘老口述,记者笔录,但是记者写了一些后,裘老一看,认为太夸张了,于是坚决要自己写,他要写出一个客观的自己。黄薏说裘老给她看了一段,正好是裘老写自己家庭的,“在德国遇到裘罗懿(裘老的妻子),让我的人生有了新的转变。”当时,裘老还笑称“我的身体很好,活到一百岁没问题”。
  黄薏告诉记者,昨天上午杂志社听到裘老去世的消息后,立即要求即将印刷的最新一期杂志停印,加一个缅怀裘老的版,在下一期杂志中,将刊登更多的缅怀裘老的内容。
  最后一次受访印象
  最后采访裘老的是国家广电总局剧本策划中心的编剧滕忆震女士。
  据滕忆震女士介绍,广电总局正在为裘老拍摄一部100分钟左右的故事片,讲述老人一生的经历和贡献。原本5月就要来采访的,但因汶川大地震延误了。
  此次前来,裘老起初不太愿意接受采访,后来,经过争取得以成行。
  6月11日下午4时许,她如约赶到武汉,当时她们一行四人在门口等着裘老,后来才发现,裘老已早他们一步从后门进来了。
  在滕女士印象中,当天老人精神很好,就是腿不太好,拄根拐杖走路,双方一直聊天晚上6点,老人说话很有条理,问滕女士要名片,滕女士说没带名片,就手写了一个联系方式给老人。滕女士刻意将字写得很大,陪同老人的唐老师说,字小点老人也能认清。老人将滕女士写的电话号码念了一遍后,指着自己的眼睛说,虽然这是“人工晶体”,“是假的”,但他的视力很好。
  其间,滕女士提到要采访裘老的夫人,老人欣然同意,当提到要采访裘老的儿子时,裘老说要看儿子自己同意不同意。
  滕忆震不无后悔地说,当时因看到老人的精神很好,没有给老人拍照,打算后期采访时再拍。昨天一早,校方有负责人打电话给她,她还以为可以接着对老人进行采访,没想到传来的是老人去世的消息。
  小资料
  裘法祖荣誉档案

  1978年,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
  1978年,全国劳动模范
  1985年,联邦德国政府“大十字功勋”勋章
  1998年,第九届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获授中国首批资深院士
  200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奖
  2001年,中国医学基金会医德风范终身奖
  2003年,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2004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人民医学家”称号
  2004年,获德国宝隆奖章
  2004年,中国肝胆胰外科“突出贡献金质奖章”
  2007年,首届荆楚十大健康卫士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最火资讯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