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是新一轮脱贫攻坚战的标志性工程。经过两年多持续攻坚,全市已有3.9万名贫困群众搬出大山。到今年年底,全市剩余纳入搬迁范围的20497名贫困群众将全部入住新房。
新安县石井镇龙山小区扶贫车间
姚小利在扶贫车间里做电子配件
龙山小区内设施齐全,景色怡人
易地扶贫搬迁是新一轮脱贫攻坚战的标志性工程。经过两年多持续攻坚,全市已有3.9万名贫困群众搬出大山。到今年年底,全市剩余纳入搬迁范围的20497名贫困群众将全部入住新房。
“做梦也没想到,全家人能住进敞亮的新房子,娃娃上学再也不用租房啦!”昨日,在新安县石井镇镇区的龙山小区内,该镇元古洞村西阳组贫困群众赵小林向记者说起了搬迁后的幸福生活。
告别旧窝窝,“搬”进幸福新生活。赵小林,是我市众多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中的一个缩影。
故事一:扶贫工厂落户,学了手艺还能月入千余元
正值初秋,天空湛蓝,白云朵朵,让人心情倍感舒畅。昨日清晨,姚小利来到位于新安县石井镇镇区东侧的洛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打算趁着天气好,早点儿到扶贫车间干活儿的她,一坐到工位上就麻利地做起电子配件。
一手拿着锡丝,一手拿着锡焊,用锡丝将零部件焊在耳机板上,不一会儿工夫,姚小利眼前的一块耳机板就全部焊好了。
姚小利家是新安县石井镇郭洼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她今年32岁,丈夫叫李志强,夫妻俩有两个可爱的儿子。虽说家中不缺劳动力,但因耕地少又缺技术,打工四处碰壁的夫妻俩曾一度为生计发愁。
家中日子过得紧巴不说,从结婚起,姚小利就一直住在家里的老土窑里,一下雨老土窑就漏水。变化发生在去年7月,姚小利一家搬进了村里新建的安置房,75平方米的新房干净敞亮。今年6月下旬,姚小利又在石井镇镇区的扶贫工厂里找到了工作,学了手艺,每月有1000多元收入。
故事二:孩子上学近了,老两口再也不用操心租房
走进位于龙山小区一号楼王银娥的家,一张醒目的“优秀学生”奖状映入眼帘。奖状是王银娥的小孙女得的,目前她在镇区的小学读六年级。
三室一厅的房子,今年63岁的王银娥收拾得井井有条。客厅里沙发、彩电、茶几等都是新的。她说,这都是姊妹们知道她搬了新房给添置的。
王银娥家是新安县石井镇南腰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三孔残破的旧砖窑窑洞,是王银娥一家四口的老住处。旧砖窑靠近山脚,除了紧邻的一家农户,四周全是农田、山丘和树林。旧砖窑门前仅有一条狭窄的小土路,每到雨雪天,外出很困难。
在搬进新房以前,为了让小孙女到镇区上小学,王银娥和老伴儿交替着在镇区租房子住,一人陪读,一人在家照看庄稼和猪仔。
“如今搬进了新房,小孙女步行十几分钟就能到学校。我又在小区旁边的扶贫工厂里找到了工作,每月能有近2000元的收入。”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王银娥眉眼间尽是笑意。
故事三:小区旁的公园,是散步休闲好去处
龙山小区里有一面搬迁群众笑脸墙,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真切感受到大家从心底散发出的幸福感。在小区里走一圈,服务站、医务室、便利店等一应俱全,还有安装了各式健身器材的小广场和古香古色的凉亭。值得一提的是,小区南侧还有一个6.2万平方米的公园。
崔建学家是新安县石井镇西岭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去年7月搬入龙山小区。清晨、傍晚,崔建学喜欢沿着公园里依小山坡而建的步道一路走到坡顶,在凉亭、长廊里坐坐,眺望一下远处的山峰,很是惬意。
成绩:我市已累计搬迁3.9万人,并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搬迁,对于乡亲们而言,不仅仅是空间上的简单位移,而是通过后续设施配套和产业扶持,开启他们的新生活,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重点工作推进会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易地扶贫搬迁是新一轮脱贫攻坚战的标志性工程。
全市44.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5.9万人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区,占到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人数的23%。经过两年多持续攻坚,全市已有3.9万名贫困群众搬出大山。到今年年底,全市剩余纳入搬迁范围的20497名贫困群众将全部入住新房。(洛阳晚报记者 李雨璐 通讯员 许金安/文 记者 张怡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