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大学毕业生拍摄毕业照现场。大同大学 赵熠/摄
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毕业生拍摄学士服照片。海南大学 江丽雅供图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毕业晚会现场。江西农业大学 王晓雨/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在“我们毕业了”拍照框前拍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宋超/摄
“123,抛!”伴随着连续几下清脆的相机快门声,几十顶学士帽被一齐掷向空中,对于今年从江西一所大学毕业的林珂来说,这是让她感到“仪式感满满”的时间,也是她真正感觉自己毕业了的一刻。
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各地高校的1600位大学生发起关于毕业是否需要仪式感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4.6%的受访大学生看重毕业“仪式感”,其中,81.53%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或计划自己策划一场特别的“毕业仪式”。
为留住告别瞬间,用手机电筒照亮彼此
随着拍毕业照的约定期限越来越近,林珂发现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为此做了准备。“比如我四年都没有化过几回妆的室友,早上提前1个小时起床,让我帮她打扮一下。有些女生还特意编了头发。这些细节处处提醒着我,我真的要毕业了。”
到了要拍摄毕业照的时候,一向随和的摄像师突然变得严肃。“学士袍肩背铺平,盘扣要扣在学士袍最上面的纽扣上,右手手臂要端平,左手自然捏住学士帽的帽沿……”摄像师扯着嗓子再三强调,严肃的声音让这一时刻显得庄重。庄重感感染了每个人,这个盛大的时刻容不得半点马虎。班上一个平时穿着特别有个性的男生站在林珂后面,光是学士帽怎么戴就向她确认了3遍。
对于不同毕业生来说,“毕业”两个字真正冲上脑海的时刻有所不同,但总有那么一个时刻,告别真正到来。在夏筱萱看来,大学四年真正结束,是毕业答辩那天。
为了给自己营造一种毕业的“仪式感”,夏筱萱在不同的毕业仪式上精心选择搭配了不同的着装:答辩的时候穿了白衬衫、黑西裤、黑色尖头高跟鞋和西装外套,尽量庄重严肃;毕业聚会为自己准备了一条一字肩抹胸白色礼服和黑色一字带高跟鞋,“简洁大方,很适合出席正式场合”;毕业晚会那天则穿了浅蓝色牛仔连衣裙,挽着好友的手臂一起走过礼堂的红毯。
相比于参加毕业仪式,如果加入到毕业仪式的筹办,对上海一所高校的黄童童来说,意义会变得更加不同。
晚上10点多,黄童童结束了近8个小时的彩排,和筹办毕业晚会的学弟学妹互道晚安后,她一个人走回宿舍,让凉爽的晚风吹散一天的疲惫。
今年,作为即将毕业的“老学姐”,曾是学生会主席的她选择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毕业晚会的主持人。
“很想为我的大学四年留下一些难忘的记忆,从筹办者到主持人,亲自主持为我们准备的毕业晚会,在聚光灯下亲口和大学四年告别,这是我大学期间的圆满吧。”
6个月前,为留学考试忙得“焦头烂额”的黄童童得知了毕业晚会在海选主持人的消息,她决定试一试。
最终,特意去学习了主持人课程的她在8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我其实心里也在打鼓,没有想到能够突破自己。我之前没有过主持经验,这次也是想趁着毕业晚会正式地和四年大学生活告别,这个想法激励我做到最好。我真的在大学的最后一刻,更加勇敢了,敢于尝试不熟悉的领域,这份突破是我的意外之喜。”黄童童说。
同样在晚会中收获到惊喜的,还有来自江西的郑希。“学院举办毕业生晚会这一晚,将是值得我一生纪念的一晚。”
郑希在学生会文艺部工作了3年,每年都在为师兄师姐筹备毕业晚会,今年,她终于从筹备者变成了主角。但她还是提前3个小时就来到了晚会的会场,和过去的3年一样,从台前到幕后,和学弟学妹一起仔仔细细地检查灯光、音响和LED屏。
对这个场景格外熟悉、还在以“退休老部长”的身份心里悬着一根弦的郑希不敢把自己过分地投入到毕业的情绪中。但当《那些年》响起,和郑希一起在文艺部共事过的学弟学妹捧着花出现在她面前,眼泪再也绷不住了。她抱着花哭了很久,想到可能很难再见到这群小伙伴,就特别难过。
郑希数不清她那天和多少人合了影。舞台的灯关了,大家打着手机的手电筒互相补光。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