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投网()5月9日讯
“疫情之下的注销潮”、“疫情下,30天全国注销超12万家企业”、“2020年过去三分之一,注销的影视公司已超去年半数”……在疫情巨大冲击波下,企业注销情况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一波又一波的注销数据引起各方惊叹。
然而,这些市场解读与实际情况似乎“张冠李戴”。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虽然注销数据是真实的,但是一家企业注销时间平均要3个月以上,在疫情期间公布的注销数据,反映的往往是3个月或更久之前疫情尚未爆发前的情况。
此外,记者从企查查获取的独家数据显示,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开始逐步复苏,企业注册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月至4月,全国单月新注册企业数量分别为13.9万户、 67.86万户和83.03万户。企业注册数量也从“寒冬”踏进“盛夏”。今年2月新增的13.9万户刷新了2014年2月以来的新低,今年4月则是历史首次单月突破80万户大关。
企业注销数据存在“时滞”
受疫情冲击,不少企业遭受极大困境。在此背景下,不少媒体用企业注销数直接反映疫情对实体的影响,相关标题如“疫情之下的注销潮”、“疫情下,30天全国注销超12万家企业”等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2月至4月,全国企业注销数量分别为6.71万户、16.97万户、14.19万户。疫情期间,企业月均注销数量高达12.62万户。“该数据来源于企业工商信息,是真实可靠的。”企查查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从申请注销到成功注销需要较长时间,当下企业注销的数量其实反映的是多月之前的情况。
企业注销是企业退出市场的最后一个环节,企业进入市场从事一段时间的经营活动后,形成了大量法律关系,牵涉到诸多利益主体。企业注销前,必须对所有的权利义务做彻底的了结,包括偿付债务、支付员工工资、缴清社保、清结税款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