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亿邦动力的众多访问中,好几位高管认为,生鲜供应链在中国是个巨大的蓝海市场,在访谈中了解到的数据显示,单蔬菜一项细分品类,在生鲜每日交易吨位中就占比约为60%,占每日交易金额的40-50%,是生鲜当中最大的流量入口。也就是说涉及一日三餐的生鲜食材有巨大发展空间,但互联网渗透率却低至2-3%。充满着巨大想象力,然而也充满着问题,用一句话来概括生鲜供应链,就是“前途光明,问题众多,同志仍需努力,上下而求索。”
亿邦动力梳理了包括谢金余、余金华等几位高管认为目前传统生鲜供应链的主要问题,如下:
1. 流通环节很长。用一颗土豆的流转过程来讲,如果按照传统的供应链,会经过采购商、再到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批发商、经销商,最后才到市场小商贩手里,然后用户和B端的餐馆才开始购买,这中间少则三四个环节,多则七八个环节。
2. 运输过程损耗很大。在传统的供应链中,生鲜食材的损耗率极高,整个环节的损耗率能达到40%—50%。
3. 对于餐馆来讲,采购市场整个环节成本很高。
据亿邦动力了解,目前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由终端企业直接管理供应商;另一种是终端企业只对应一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再去对应上游诸多供应商。
然而这样的采购食材模式,对于大的餐饮企业来说,还可以接受,对于数量庞大的小餐馆来讲,则成本极大根本不实际。大多数小餐馆的食材则由老板或者采购员负责食材采购,每天要四五点起床,开车去批发市场,因为需要的食材种类多、数量少、时间有限,往往只能在有限的几家进行采买,没有选择的空间,而且基本每天都要去。
这样下来,人员成本,交通成本,包括时间成本,都是很高的,而且作为个体商户,在购买中的议价能力又很低,再加上市场食材价格不透明等,长期以来都是中小餐馆采购的痛点。
从整个生鲜供应链企业来讲,目前的创业企业模式主要有B2B(自建物流和第三方物流)、B2B2C(供给B端的同时也供给C端用户,允许自提);从sku类型上有些专攻冻品海鲜,如冻品在线,有些专攻蔬菜,如宋小菜;从上游的采购方式上,有些跟大的经销商采购,有些直接产地直采。
亿邦动力对比分析发现,目前无论哪一种,都是在企图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使得生鲜供应链线上化,数字化,以此提高效率。而在新零售、大数据和物联网的背景下,众多生鲜供应链高管认为,未来必须是数字化的供应链,必须是互联网+物联网协同。
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