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管局副局长王竞宇:城管系统积极探索符合城市战略定位、体现南京特色、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城市管理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如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设施和资源化利用设施的不断完善,垃圾强制分类才能在“十三五”末安稳上路。
垃圾源头强制分类,末端设施也要满足要求。目前,南京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年内可实现末端处置7010吨/日。全市生活垃圾处理形成“以焚烧为主、综合处理等技术并存”的格局。餐厨垃圾处置功能日趋完善。5年来,建成运行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一期(餐厨400吨/日)、高淳、溧水、六合餐厨厂(各50吨/日);建成小型处理设施141处,2020年底餐厨垃圾处理能力达到950吨/日。近期江南焚烧厂厨余协同处置项目、江北废弃物处置中心一期厨余压榨项目、城南转运站厨余垃圾期改项目建成投用后,年内可达到1650吨/日,满足全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要求。生活垃圾分类转运体系不断完善。城南转运站、友谊路转运站等一批大中型转运站建成投运,新增转运能力2200吨/日。5年前,南京被列入国家垃圾分类示范城市,通过持续的设施建设,为11月1日开启的垃圾强制分类做好了准备。
E
探索城市更新路径
279处历史建筑入名录
数据
南京规划了28处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三五”以来,积极开展“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历史建筑保护告知书制度,公布了279处保护名录。
解读
市规划资源局总规划师吕晓宁: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十三五”期间,南京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为保护和活化历史文化建筑,彰显城市历史文化魅力,留住城市文化乡愁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期间,重新修编制定规划期限为2035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反映南京地方特色的工业遗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和颐和路等历史文化街区实施、复兴专项规划。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实施。创新活化路径,目前百子亭、西白菜园等历史风貌区,通过结合各片区周边空间和文化资源特色,进行策划和利用,为片区及周边城市地区注入新活力,从而成为南京展示历史文化特色的新品牌、新名片。
以小西湖(大油坊巷)为切入点,我市积极探索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新路径。老城改造是一项难题,尤其是居住型的老城,基础设施差,环境水平低。早年,南京主要以开发来带动,后提出新城反哺老城,实施了老门东改造。但这还是政府替百姓更新,是通过改变生活,增加业态提升活力。2015年,南京在小西湖开展试点,让居民自己选择去留,改变既往大拆大建的方法。目前,部分区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效果。小西湖改造是“小规模、渐进式”的保护模式,兼顾民生改善、文化传承和活力再生,成为南京历史地段城市保护更新转型的标志。
南报融媒体记者 何钢 整理